中醫(yī)古籍
  • 核桃仁

    《中國藥典》:核桃仁拼音注音Hé Tɑo Rén別名

    胡桃仁、胡桃肉、核桃

    英文名SEMEN JUGLANDIS來源

    本品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果皮,曬干,再除去核殼及木質隔膜。

    性狀

    本品多破碎,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有皺曲的溝槽,大小不一;完整者類球形,直徑2~3cm。種皮淡黃色或黃褐色,膜狀,維管束脈紋深棕色。子葉類白色。質脆,富油性。無臭,味甘;種皮味澀、微苦。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歸經(jīng)

    歸腎、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甘,溫。

    功能主治

    補腎,溫肺,潤腸。用于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虛寒喘嗽,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

    6~9g。

    備注

    (1)治中耳炎,用核桃仁榨油加適量冰片滴耳。

    摘錄《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核桃仁拼音注音Hé Tɑo Rén英文名Semen Juglandis來源

    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的種子。9~10月采收果實,除去肉質果皮,敲破果殼取出種子。

    生境分布

    生于較濕潤的肥沃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或丘陵地帶。主產(chǎn)河北、北京、山西、山東。

    原形態(tài)

    落葉喬木。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9,對生,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5cm,寬3~6cm,先端尖,全緣?;▎涡酝?,與葉同時開放;雄?荑花序下垂,花密生,雄蕊6~30;雌花序簇生,直立,生于幼枝的頂端,有花1~3,子房下位,密被毛。核果近球形,外果皮肉質,綠色;內(nèi)果皮骨質,堅硬,有不規(guī)則的淺溝?;ㄆ?月,果期10月。

    性狀

    完整種子類球表,由兩片呈腦狀的子葉構成,直徑1~3cm,凹凸不平,表面淡棕色或深棕色,種皮菲薄,有深色脈紋,一端有三角狀突起的胚根,大多破碎成 規(guī)則塊狀,乳白色或黃白色,富油質。味微香甜;種皮微澀。

    化學成分

    含脂肪油,主成分為亞油酸、油酸、亞麻酸的甘油酯;另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α-及γ-維生素E、維生素B2。

    性味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溫補肺腎,定喘潤腸。用于腎虛腰痛、腳軟、虛寒喘咳、大便燥結。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別名乳蠶、小刺瓜、野苦瓜來源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ang],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曬干。性味甘、淡,平......
  • 《中藥大辭典》:刺瓜米草拼音注音Cì Guā Mǐ Cǎo別名刺梭羅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陰山巖縫。分布云南、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灌木,莖枝均具針刺。葉互生,硬革質,有柄,葉片長橢圓形,長1.2~2......
  • 拼音注音Cì Gài Cǎo別名大刺蓋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羅平薊的根。秋季采根,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叢中向陽處。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1.5米。根粗壯,須根白色。莖直立,具明顯縱棱槽,疏生卷曲的細柔毛。葉互......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別名山石榴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峨眉薔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藥。果成熟時采,去果柄及宿萼,曬干。性味微酸、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帶......
  • 拼音注音Cì Zhú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車簡竹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隨采隨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流兩岸或村落附近。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