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掛蘭

    拼音注音Guà Lán別名

    折鶴蘭(《中國植物圖鑒》),吊蘭(《種子植物名稱》),匍匐蘭(《福建民間草藥》),樹蕉瓜(《文山中草藥》)。

    出處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為百合種植物掛蘭全草。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呈紡錘狀。葉多數(shù),自根莖叢生,細(xì)長而尖,中間綠色,邊緣兩邊白色。生長匍枝,近頂部有葉束或生幼小植株;花小,帶綠白色,生于匍枝的節(jié)上,排成總狀花序;花被輪狀,裂片6枚;雄蕊6;子房無柄,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種子扁平?;ㄆ诖杭?。栽培作觀賞。

    性味

    甘苦,平。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平。"

    ②《文山中草藥》:"甘淡,涼。"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消腫解毒,活血接骨。治氣管炎咳嗽痰多,癰腫疔瘡,痔瘡腫痛,骨折,燒傷。

    ①《福建民間草藥》:"消癰解毒,退炎消腫。治疔瘡腫毒,痔瘡腫痛。"

    ②《文山中草藥》:"止咳化痰,活血接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和冬蜜搗敷或煎水熏洗。

    復(fù)方

    ①治氣管炎,咳嗽痰多:干掛蘭二至三錢。水煎服,日服二次。

    ②治骨折:復(fù)位固定后,鮮掛蘭搗爛敷患處。

    ③治燒傷:鮮掛蘭根搗爛敷。(選方出《文山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萆薢拼音注音Bái Bì Xiè別名刺萆薢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鐵葉菝葜Smilax siderophylla Hand.-Mazz.,以根狀莖入藥。四季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清熱利尿......
  • 《中藥大辭典》:白蒿拼音注音Bái Hāo別名蘩(《詩經(jīng)》),皤蒿(《毛詩傳》),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傳》),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開寶本草》)。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生境分布生長河邊、草地、荒地。分布東北......
  • 拼音注音Bái Hāo Huā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采收和儲(chǔ)藏:6-8月采收,鮮用或晾干。原形態(tài)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
  • 拼音注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白藍(lán)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
  • 《中國藥典》:白蘞拼音注音Bái Liǎn別名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來源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白蘞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塊根。春、秋二季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