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滇丁香

    拼音注音Diān Dīnɡ Xiānɡ別名

    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黃樹、丁香花、露球花、滿山香、白花木

    出處

    《植物名實(shí)圖考》第二十九卷群芳類載有滇丁香,曰:"丁香生云南圃中。大本如藤,葉如枇杷葉微尖而光。夏開長柄筒于花,如北地丁香成簇,而五瓣團(tuán)團(tuán),大逾紅梅,柔厚妖嫩,又似秋海棠。中有黃心兩三點(diǎn),有色鮮香,故不甚重。"并附有一圖。據(jù)此描述并觀其附圖,與本品相符。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滇丁香或馥郁滇丁香的花、果。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Luculia intermedia Hutch2.Luculia gratissima (Wall.) Sweet [Cin-chona gratissima Wall.]

    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花盛開時(shí)采摘,鮮用或烘干。果成熟后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800-2040m的闊葉林內(nèi)或灌叢中。

    2.生于海拔800-2400m的林下。

    資源分布:1.分布于廣西、云南、西藏。

    2.分布于廣西、云南、西藏。

    原形態(tài)

    1.滇了香,灌木,高4-5m,小枝褐色,有細(xì)小的黃色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1.5cm,被柔毛;托葉三角形,早落;葉片紙質(zhì),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0-15cm,寬2.5-6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尖,下面沿中脈和側(cè)脈被柔毛,全緣。聚傘花序傘房式排列;總花梗長1-2cm;苞片線形,長1-1.5cm;花梗長0.5mm;萼筒陀螺狀,長5-6mm,裂片5,披針形,長1cm,有脈3條;花冠紅色或粉紅色,花冠筒長3cm,先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長1.5cm。其又基部相連的每一邊有一明顯、邊緣呈波浪形的片狀物;雄蕊花絲短,生于花冠筒喉部;子房2室,柱頭2,棒狀。蒴果長陀螺形,長2-2.5cm,直徑8-10mm,具10條縱棱。種子兩端具翅?;ㄆ?-8月。

    2.馥郁滇丁香 與上種主要區(qū)別是:小喬木,高達(dá)5m。樹皮淺褐色。葉柄長0.8-2cm;托葉披針形;葉片橢圓形,僅下面中脈被疏柔毛,余無毛。花極芳香;萼筒有卷曲的柔毛;花冠裂片無片狀附屬物。蒴果倒卵狀長圓形。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主咳嗽;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3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鱉卵拼音注音Biē Luǎn出處《本草蒙筌》來源為鱉科動(dòng)物中華鱉的卵。性味《醫(yī)林纂要》:“咸,寒?!肮δ苤髦微佟侗静菝审堋罚骸胞}淹煮吞,補(bǔ)陰虛亦驗(yàn)。“②《綱目》:“鹽藏煨食,止小兒下痢?!阿邸夺t(yī)林纂要》:“治久瀉久痢?!罢?.....
  • 《中藥大辭典》:鱉頭拼音注音Biē Tóu別名鱉首(《中藥志》)出處《唐本草》來源為鱉科動(dòng)物中華鱉的頭。加工鱉甲時(shí),割下鱉頭,洗凈曬干。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qū)均產(chǎn)。性狀干燥的鱉頭,略呈長圓柱形,吻端尖,頸部向上彎曲,約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
  • 《中國藥典》:鱉甲拼音注音Biē Jiǎ別名團(tuán)魚蓋、腳魚殼、上甲、甲魚英文名CARAPAX TRIONYCIS來源本品為鱉科動(dòng)物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為多,捕捉后殺死,置沸水中......
  • 《全國中草藥匯編》:鱉甲膠拼音注音Biē Jiǎ Jiāo別名別甲膠來源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藥。生境分布主產(chǎn)山東、河北。炮制原料:鱉甲、阿膠、冰糖、黃酒、香油。先將鱉甲......
  • 《中藥大辭典》:鱉肉拼音注音Biē Ròu出處《別錄》來源為鱉科動(dòng)物中華鱉的肉?;瘜W(xué)成分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質(zhì)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分0.9克;鈣107毫克,磷135毫克,鐵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