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材基源:為樺木科植物多脈鵝耳櫪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pinus polyneura 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剝?nèi)「ぃ磧?,鮮用或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1500m的巖山叢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5-8m。小枝初被灰白色柔毛,后無毛,紫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約1cm;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7cm,寬2.5-4cm,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鈍至圓形,有時近心形,邊緣具刺芒狀重鋸齒,其間有1-2個無脈小齒,老時兩面無毛;側(cè)脈15-20對。果序長5-8cm,被疏長毛;果苞卵狀披針形,長1-1.5cm,寬約5mm,內(nèi)緣基部直或稍內(nèi)卷,外緣具細(xì)缺刻狀鋸齒,內(nèi)面無毛,外面沿主脈及基部被長柔毛。小堅果卵形,稍扁,長寬近相等,2-3mm,疏被短柔毛。
淡;性平
活血散瘀;利濕通淋。主跌打損傷;癰腫;淋證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材基源:為樺木科植物多脈鵝耳櫪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pinus polyneura 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剝?nèi)「ぃ磧?,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1500m的巖山叢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5-8m。小枝初被灰白色柔毛,后無毛,紫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約1cm;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7cm,寬2.5-4cm,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鈍至圓形,有時近心形,邊緣具刺芒狀重鋸齒,其間有1-2個無脈小齒,老時兩面無毛;側(cè)脈15-20對。果序長5-8cm,被疏長毛;果苞卵狀披針形,長1-1.5cm,寬約5mm,內(nèi)緣基部直或稍內(nèi)卷,外緣具細(xì)缺刻狀鋸齒,內(nèi)面無毛,外面沿主脈及基部被長柔毛。小堅果卵形,稍扁,長寬近相等,2-3mm,疏被短柔毛。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利濕通淋。主跌打損傷;癰腫;淋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