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臭黃荊葉

    《中藥大辭典》:臭黃荊葉拼音注音Chòu Huánɡ Jīnɡ Yè出處

    《分類草藥性》

    來源

    為馬鞭草科植物臭黃荊,4~7月采。

    功能主治

    ①《分類草藥性》:"涂瘡生肌。"

    ②《重慶草藥》:"解毒。敷對口瘡或其他毒瘡。"

    用法用量

    外用:開水浸泡,搗絨涂。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臭黃荊葉拼音注音Chòu Huánɡ Jīnɡ Yè英文名Leaf of Privet-lide Premna出處

    出自《分類草藥性》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黃荊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采收和儲(chǔ)藏:4-7月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林中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貴州。

    原形態(tài)

    臭黃荊,灌木,植株高1-3m。多分枝,細(xì)弱,幼時(shí)有短柔毛,老時(shí)無毛。單葉對生;有短柄或近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1.5-8cm,寬1-3cm,基部楔形,全緣或中部有3-5鈍齒,先端急尖至尾狀尖,兩面疏生柔毛,背面有紫紅色腺點(diǎn)。聚傘花序頂生,呈圓錐花序狀,被柔毛,長3.5-6cm,寬2-3cm;花萼杯狀,長約2mm,5淺裂,裂片長約1mm,圓形或三角形;花冠黃色,長3-5mm,兩面均被茸毛和黃色腺點(diǎn),先端4裂,略呈二唇形,上唇1裂片寬,先端截平或微凹,下唇3裂片稍不相等;雄蕊4,2枚稍長;子房無毛,上部有黃色腺點(diǎn)。核果倒卵球形,長2.5-5mm,寬2.5-4mm。花、果期5-7月。

    歸經(jīng)

    心;肝二經(jīng)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主癰腫疔毒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浸洗。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涂瘡生肌。

    2.《重慶草藥》:解毒。敷對口瘡或其他毒瘡。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Cǎo別名倒生草、白花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
  • 別名倒生草來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以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主治急性腎炎尿血,鼻衄,肺熱咳嗽,胃熱煩渴。用法用量5~8錢。摘錄《全國中......
  • 《中藥大辭典》:白草莓拼音注音Bái Cǎo Méi別名三匹風(fēng)、野楊莓、草莓(《西藏常用中草藥》),白泡兒、白藨、白蒲草(《云南中草藥選》),只大薩曾(藏名)。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白草莓的全草。5~10月采集全草,洗凈,切段......
  • 拼音注音Bái Yào別名白藥草烏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無距賓川烏頭的塊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conitum duclouxii Levl.var.ecalcaratum Fletcher et Luener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采挖塊根......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藥子拼音注音Bái Yào Zǐ別名白藥脂、盤花地不容、山烏龜、金線吊烏龜[廣東、湖南]、金線吊葫蘆[江西]、金絲吊鱉來源為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頭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