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素問識》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吳。作經絡色診論。

    無常變也

    吳。常下句。是。

    陽絡之色變無常

    張云。脈度篇曰。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故合經絡而言。則經在里為陰。絡在外為陽。若單以絡脈為言。則又有大絡孫絡。在內在外之別。深而在內者。是為陰絡。陰絡近經。色則應之。故分五行。以配五臟。而色有常也。淺而在外者。是為陽絡。陽絡浮顯。色不應經。故隨四時之氣。以為進退。而變無常也。觀百病始生篇曰。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其義可知。何近代諸家之注。(吳馬)皆以六陰為陰絡。六陽為陽絡。豈陽經之絡必無常。陰經之絡必無變乎。皆誤也。

    淖澤

    甲乙。澤。作。注。音皋。考。澤同。詩。

    鶴鳴九皋。毛傳。皋。澤也。史記天官書。其色大圜黃。注。音澤。(淖。出陰陽別論。)

    此皆常色謂之無病

    甲乙。皆作其。馬云。八字。當在從四時而行也之下。吳志并同。簡按張高順文注釋。非是。

    謂之寒熱

    張云。五色俱見。則陰陽變亂。失其常矣。故為往來寒熱之病。吳。此下。補此皆變色謂之有病八字。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