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雷真君曰∶脈訣,《內(nèi)經(jīng)》已暢言矣,王叔和又發(fā)明之,予又何言。雖然尚有未備者,不可不一論之。脈訣,大約言愈多則旨益晦,吾獨尚簡要以切脈,不必紛紛于七表八里也。切脈之最要者在浮沉,其次則遲數(shù),又其次則大小,又其次則虛實,又其次則澀滑而已。知此十脈,則九人之病不能出其范圍。至于死脈,尤易觀也。不過魚蝦之游、禽鳥之喙、屋漏彈石、劈索水流之異也。知十法之常,即可知六法之變,又何難知人之疾病哉?!鹅`樞》之形容脈象,不可為法也。
張真君曰∶脈訣原不必多,多則反晦。明言十法,至簡至要,可以為萬世切脈之法。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xué)習(xí)。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zé)岵?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雷真君曰∶脈訣,《內(nèi)經(jīng)》已暢言矣,王叔和又發(fā)明之,予又何言。雖然尚有未備者,不可不一論之。脈訣,大約言愈多則旨益晦,吾獨尚簡要以切脈,不必紛紛于七表八里也。切脈之最要者在浮沉,其次則遲數(shù),又其次則大小,又其次則虛實,又其次則澀滑而已。知此十脈,則九人之病不能出其范圍。至于死脈,尤易觀也。不過魚蝦之游、禽鳥之喙、屋漏彈石、劈索水流之異也。知十法之常,即可知六法之變,又何難知人之疾病哉?!鹅`樞》之形容脈象,不可為法也。
張真君曰∶脈訣原不必多,多則反晦。明言十法,至簡至要,可以為萬世切脈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