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對溫度敏感的感受器稱為溫度感受器,溫度感受器分為外周溫度感受器和中樞溫度感受器。
外周溫度感受器在人體皮膚、粘膜和內臟中,溫度感受器分為冷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它們都是游離神經末稍的。當皮膚溫度升高時,溫覺感受器興奮,而當皮膚溫度下降時,則冷感受器興奮。從記錄溫度感受器發(fā)放沖動可看到,溫覺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在28℃時發(fā)放沖動頻率最高,而溫覺感受器則在43℃時發(fā)放沖動頻率最高。當皮膚溫度偏離這兩個溫度時,兩種感受器發(fā)放沖動的頻率都逐漸下降(圖7-9)。此外,溫度感受器對皮膚溫度變化速率更敏感。
圖7-9 大鼠陰囊皮膚冷覺和溫覺感受器
內臟器官也有溫度感受器。有人將電熱器埋藏在差點羊腹腔內 并加溫至43-44℃,觀察到羊的呼吸頻率和蒸發(fā)散熱迅速增加,加熱3-5分鐘后,動物開始喘息,使下丘腦溫度下降。說明內臟溫度升高可引起明顯的散熱反應。
中樞溫度感受器在脊髓、延髓、腦干網狀結構及下丘腦中有溫度感受器。
用改變腦組織溫度的裝置(變溫管),對不麻醉或麻醉的兔、貓或狗等的下丘腦前部進行加溫或冷卻,發(fā)現(xiàn)在視前區(qū)-下丘腦前部(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加溫,可引起動物出現(xiàn)喘息和出汗等散熱反應,而局部冷卻則引起產熱量增加,說明PO/AH本身就可調節(jié)散熱和產熱這兩種相反的過程。用電生理方法記錄PO/AH中存在著熱敏神經元(warm-sensitive neuron)和冷敏神經元(cold-sensitiveneuron)。前者的放電頻率隨局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后者的放電頻率則隨著腦組織的降溫而增加(圖7-10,7-11)。實驗證明,局部腦組織溫度變動0.1C,這兩種溫度敏感神經元的放電頻率就會反映出來,而且不出現(xiàn)適應現(xiàn)象。
圖7-10下丘腦局部加溫時熱敏神經元放電的記錄(上)和呼吸曲線(下)(貓)
圖7-11由下丘腦視前區(qū)導出的溫度敏感神經元的放電活動
脊髓中也有溫度敏感神經元。冷卻輕度麻醉狗的頸、胸髓或胸腰髓,則動物出現(xiàn)皮膚血管收縮和寒戰(zhàn)等體溫調節(jié)反應。這時,切斷被冷卻部位的后根或高位切斷脊髓,血管反應和寒戰(zhàn)也不消失。加溫脊髓,則引起皮膚血管舒張和熱喘呼吸,寒戰(zhàn)受到抑制。另外,據(jù)謂脊髓中傳導溫度信息的上行性神經元的纖維前側側索中走行,它將信息發(fā)送給PO/AH。
延髓中也存在著溫度敏感神經元。皮膚、脊髓及中腦的傳入溫度信息都會聚于延髓溫度敏感神經元;而延髓也接受來自PO/AH的信息,并且向PO/AH輸送信息。
腦干網狀結構也有對局部溫度變化發(fā)生反應的神經元,它接受發(fā)生皮膚、脊髓的溫度信息,并且向PO/AH輸送溫度信息。
(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對溫度敏感的感受器稱為溫度感受器,溫度感受器分為外周溫度感受器和中樞溫度感受器。
外周溫度感受器在人體皮膚、粘膜和內臟中,溫度感受器分為冷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它們都是游離神經末稍的。當皮膚溫度升高時,溫覺感受器興奮,而當皮膚溫度下降時,則冷感受器興奮。從記錄溫度感受器發(fā)放沖動可看到,溫覺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在28℃時發(fā)放沖動頻率最高,而溫覺感受器則在43℃時發(fā)放沖動頻率最高。當皮膚溫度偏離這兩個溫度時,兩種感受器發(fā)放沖動的頻率都逐漸下降(圖7-9)。此外,溫度感受器對皮膚溫度變化速率更敏感。
圖7-9 大鼠陰囊皮膚冷覺和溫覺感受器
內臟器官也有溫度感受器。有人將電熱器埋藏在差點羊腹腔內 并加溫至43-44℃,觀察到羊的呼吸頻率和蒸發(fā)散熱迅速增加,加熱3-5分鐘后,動物開始喘息,使下丘腦溫度下降。說明內臟溫度升高可引起明顯的散熱反應。
中樞溫度感受器在脊髓、延髓、腦干網狀結構及下丘腦中有溫度感受器。
用改變腦組織溫度的裝置(變溫管),對不麻醉或麻醉的兔、貓或狗等的下丘腦前部進行加溫或冷卻,發(fā)現(xiàn)在視前區(qū)-下丘腦前部(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加溫,可引起動物出現(xiàn)喘息和出汗等散熱反應,而局部冷卻則引起產熱量增加,說明PO/AH本身就可調節(jié)散熱和產熱這兩種相反的過程。用電生理方法記錄PO/AH中存在著熱敏神經元(warm-sensitive neuron)和冷敏神經元(cold-sensitiveneuron)。前者的放電頻率隨局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后者的放電頻率則隨著腦組織的降溫而增加(圖7-10,7-11)。實驗證明,局部腦組織溫度變動0.1C,這兩種溫度敏感神經元的放電頻率就會反映出來,而且不出現(xiàn)適應現(xiàn)象。
圖7-10下丘腦局部加溫時熱敏神經元放電的記錄(上)和呼吸曲線(下)(貓)
圖7-11由下丘腦視前區(qū)導出的溫度敏感神經元的放電活動
脊髓中也有溫度敏感神經元。冷卻輕度麻醉狗的頸、胸髓或胸腰髓,則動物出現(xiàn)皮膚血管收縮和寒戰(zhàn)等體溫調節(jié)反應。這時,切斷被冷卻部位的后根或高位切斷脊髓,血管反應和寒戰(zhàn)也不消失。加溫脊髓,則引起皮膚血管舒張和熱喘呼吸,寒戰(zhàn)受到抑制。另外,據(jù)謂脊髓中傳導溫度信息的上行性神經元的纖維前側側索中走行,它將信息發(fā)送給PO/AH。
延髓中也存在著溫度敏感神經元。皮膚、脊髓及中腦的傳入溫度信息都會聚于延髓溫度敏感神經元;而延髓也接受來自PO/AH的信息,并且向PO/AH輸送信息。
腦干網狀結構也有對局部溫度變化發(fā)生反應的神經元,它接受發(fā)生皮膚、脊髓的溫度信息,并且向PO/AH輸送溫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