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單個的Ⅰ型膠原分子分子量約285kD,寬14A,長約3000A。由三條多肽鏈組成。哺乳動物個體中有30種不同的多肽鏈構(gòu)成16種不同的膠原,其中最常見的列于表13-3中。
表13-3 膠原的主要類型
圖13-6 膠原的右手超螺旋結(jié)構(gòu)
膠原蛋白的氨基酸組成有如下特征:①甘氨酸幾乎占總氨基酸殘基的三分之一,即每隔兩個其他氨基酸殘基(X,Y)即有一個甘氨酸,故其肽鏈可用(甘-X-Y)n來表示。②含有較多在其他蛋白質(zhì)中少見的羧脯氨酸和羧賴氨酸殘基,也有較多脯氨酸(pro)和賴氨酸。如脯氨酸(Pro)和4—羥脯氨酸(4—hydroxyproline,Hyp)含量高達(dá)15~30%。同時還含有少量3—羥脯氨酸(3hydroxyproline)和5—羥賴氨酸(5—hydroxylysine,Hyl)。羥脯氨酸殘基可通過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穩(wěn)定膠原蛋白分子。例如,正常膠原在39℃變性,而在缺乏脯氨酸羥化酶條件下合成的膠原在24℃變性成為白明膠(gelatin)。而羥賴氨酸上可結(jié)合半乳糖-葡萄糖苷,與特定組織功能相關(guān)。如在基底膜膠原(Ⅳ型)中含hyl較多,含糖也較多,可能與基底膜的濾過功能有關(guān)。③膠原中缺乏色氨酸,所以它在營養(yǎng)上為不完全蛋白質(zhì)。
在膠原纖維中,膠原蛋白分子單位稱為原膠原(tropo collagen)。每個原膠原分子由三條α-肽鏈組成,α-肽鏈自身為α螺旋結(jié)構(gòu),三條α-肽鏈則以平行、右手螺旋形式纏繞成“草繩狀”三股螺旋結(jié)構(gòu)(圖13-6)。肽鏈中每三個氨基酸殘基中就有一個要經(jīng)過此三股螺旋中央?yún)^(qū),而此處空間十分狹窄,只有甘氨酸適合于此位置,由此可解釋其氨基酸組成中每隔兩個氨基酸殘基出現(xiàn)一個甘氨酸的特點。而且三條α-肽鏈?zhǔn)墙诲e排列的,因而使三條α-肽鏈中的Gly、X、Y殘基位于同一水平上,借Gly中的N-H基與相鄰鏈X殘基上羥基形成牢固的氫鍵(圖13-7),以穩(wěn)定其分子結(jié)構(gòu)。
原膠原分子平行排列成束,通過共價交聯(lián),可形成穩(wěn)定的膠原微纖維(microfibvil),進(jìn)一步行聚集成束,形成膠原纖維。膠原分子通過分子內(nèi)或分子間的交聯(lián)成為不溶性的纖維。因膠原分子氨基酸組成中缺乏半胱氨酸,不可能象角蛋白那樣以二硫鍵相聯(lián),而是通過組氨酸與賴氨酸間的共價交聯(lián),一般發(fā)生在膠原分子的C-或N末端之間。
圖13-7 膠原樣多聚體三螺旋軸的C端投影圖
膠原纖維在不同組織中的排列方式與其功能相關(guān)。如在肌腱、皮膚及軟骨,要分別在一維、二維和三維方向承受張力,因而其膠原纖維排列分別為平行束狀,多角的纖維片層及不規(guī)則排列等方式。(表13-4)
表13-4 膠原纖維在不同組織中的排列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dú)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單個的Ⅰ型膠原分子分子量約285kD,寬14A,長約3000A。由三條多肽鏈組成。哺乳動物個體中有30種不同的多肽鏈構(gòu)成16種不同的膠原,其中最常見的列于表13-3中。
表13-3 膠原的主要類型
類型鏈組成分布TypeChain CompositionDistributionⅠ[a1(Ⅰ)]2a2(I)皮膚、骨、肌腱、血管、角膜Ⅱ[a1(Ⅱ)]3軟骨、椎間盤Ⅲ[al(Ⅲ)]3血管、新生兒皮膚圖13-6 膠原的右手超螺旋結(jié)構(gòu)
膠原蛋白的氨基酸組成有如下特征:①甘氨酸幾乎占總氨基酸殘基的三分之一,即每隔兩個其他氨基酸殘基(X,Y)即有一個甘氨酸,故其肽鏈可用(甘-X-Y)n來表示。②含有較多在其他蛋白質(zhì)中少見的羧脯氨酸和羧賴氨酸殘基,也有較多脯氨酸(pro)和賴氨酸。如脯氨酸(Pro)和4—羥脯氨酸(4—hydroxyproline,Hyp)含量高達(dá)15~30%。同時還含有少量3—羥脯氨酸(3hydroxyproline)和5—羥賴氨酸(5—hydroxylysine,Hyl)。羥脯氨酸殘基可通過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穩(wěn)定膠原蛋白分子。例如,正常膠原在39℃變性,而在缺乏脯氨酸羥化酶條件下合成的膠原在24℃變性成為白明膠(gelatin)。而羥賴氨酸上可結(jié)合半乳糖-葡萄糖苷,與特定組織功能相關(guān)。如在基底膜膠原(Ⅳ型)中含hyl較多,含糖也較多,可能與基底膜的濾過功能有關(guān)。③膠原中缺乏色氨酸,所以它在營養(yǎng)上為不完全蛋白質(zhì)。
在膠原纖維中,膠原蛋白分子單位稱為原膠原(tropo collagen)。每個原膠原分子由三條α-肽鏈組成,α-肽鏈自身為α螺旋結(jié)構(gòu),三條α-肽鏈則以平行、右手螺旋形式纏繞成“草繩狀”三股螺旋結(jié)構(gòu)(圖13-6)。肽鏈中每三個氨基酸殘基中就有一個要經(jīng)過此三股螺旋中央?yún)^(qū),而此處空間十分狹窄,只有甘氨酸適合于此位置,由此可解釋其氨基酸組成中每隔兩個氨基酸殘基出現(xiàn)一個甘氨酸的特點。而且三條α-肽鏈?zhǔn)墙诲e排列的,因而使三條α-肽鏈中的Gly、X、Y殘基位于同一水平上,借Gly中的N-H基與相鄰鏈X殘基上羥基形成牢固的氫鍵(圖13-7),以穩(wěn)定其分子結(jié)構(gòu)。
原膠原分子平行排列成束,通過共價交聯(lián),可形成穩(wěn)定的膠原微纖維(microfibvil),進(jìn)一步行聚集成束,形成膠原纖維。膠原分子通過分子內(nèi)或分子間的交聯(lián)成為不溶性的纖維。因膠原分子氨基酸組成中缺乏半胱氨酸,不可能象角蛋白那樣以二硫鍵相聯(lián),而是通過組氨酸與賴氨酸間的共價交聯(lián),一般發(fā)生在膠原分子的C-或N末端之間。
圖13-7 膠原樣多聚體三螺旋軸的C端投影圖
膠原纖維在不同組織中的排列方式與其功能相關(guān)。如在肌腱、皮膚及軟骨,要分別在一維、二維和三維方向承受張力,因而其膠原纖維排列分別為平行束狀,多角的纖維片層及不規(guī)則排列等方式。(表13-4)
表13-4 膠原纖維在不同組織中的排列
組織排列肌腱平行束皮膚多角的纖維片層軟骨無規(guī)則排列角膜交叉排布的光滑片層使光的散身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