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一、蛋白質的膠體性質

    蛋白質分子量頗大,介于一萬到百萬之間,故其分子的大小已達到膠粒1~100nm范圍之內。球狀蛋白質的表面多親水基團,具有強烈地吸引水分子作用,使蛋白質分子表面常為多層水分子所包圍,稱水化膜,從而阻止蛋白質顆粒的相互聚集。

    與低分子物質比較,蛋白質分子擴散速度慢,不易透過半透膜,粘度大,在分離提純蛋白質過程中,我們可利用蛋白質的這一性質,將混有小分子雜質的蛋白質溶液放于半透膜制成的囊內,置于流動水或適宜的緩沖液中,小分子雜質皆易從囊中透出,保留了比較純化的囊內蛋白質,這種方法稱為透析(dialysis)。

    蛋白質大分子溶液在一定溶劑中超速離心時可發(fā)生沉降。沉降速度與向心加速度之比值即為蛋白質的沉降系數S。校正溶劑為水,溫度20℃時的沉降系數S20·w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X為沉降界面至轉軸中心的距離,W為轉子角速度,W2X為向心加速度,dX/dt為沉降速度。單位用S,即Svedberg單位,為1×1013秒,分子愈大,沉降系數愈高,故可根據沉降系數來分離和檢定蛋白質。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內經》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