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概述】
神經衰弱是最常見的一種神經官能癥,患者常因精神負擔過重、腦力勞動者勞逸結合長期處理不當,病后體弱等原因所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失調。癥狀表現(xiàn)繁多。主要為失眠,多疑善慮,精神憂郁,神經過敏等。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神門。
操作:用28號1寸毫針、常規(guī)消毒后,直刺0.3~0.4寸,弱刺激,留針30~40分鐘。
方法2:
選穴:指掌穴。
操作:28號或30號1寸毫針,斜向拇指掌骨間刺1~2寸。針感麻、酸至指。
資料:據(jù)《農村常見病防治手冊介紹》介紹:指掌穴治神經衰弱有效。
方法3:
選穴:心穴。
操作:患者伸掌,五指分開,醫(yī)者也用拇指往返推挫穴位10余次,局部皮膚紅潤,常規(guī)消毒后,用毫針刺入0.1~0.3寸,針感脹、麻至指尖,捻轉1分鐘,不留針。
資料:《新醫(yī)療法匯編》:心穴,主治神經衰弱。
(二)按摩療法
選穴:神門、虎邊。
操作:在以上穴位上,用拇指和食指在對應的穴位上,緩緩輕度摩擦,由輕轉重,再由重轉輕,達到穴位部發(fā)熱為度。每日1次或數(shù)次。按摩時亦可用打磨圓滑的木棍、梅花針、叩打穴位。
按語:神經衰弱是一個癥候群,祖國醫(yī)學對其癥有祥細論述,可見于失眠、心悸、頭暈等病癥中。針灸治療積累了一定經驗。在治療時要充分注意到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做好患者的思想開導工作,合理的休息和睡眠,改善居住、生活環(huán)境常能收到一定效果。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廷賢(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概述】
神經衰弱是最常見的一種神經官能癥,患者常因精神負擔過重、腦力勞動者勞逸結合長期處理不當,病后體弱等原因所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失調。癥狀表現(xiàn)繁多。主要為失眠,多疑善慮,精神憂郁,神經過敏等。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神門。
操作:用28號1寸毫針、常規(guī)消毒后,直刺0.3~0.4寸,弱刺激,留針30~40分鐘。
方法2:
選穴:指掌穴。
操作:28號或30號1寸毫針,斜向拇指掌骨間刺1~2寸。針感麻、酸至指。
資料:據(jù)《農村常見病防治手冊介紹》介紹:指掌穴治神經衰弱有效。
方法3:
選穴:心穴。
操作:患者伸掌,五指分開,醫(yī)者也用拇指往返推挫穴位10余次,局部皮膚紅潤,常規(guī)消毒后,用毫針刺入0.1~0.3寸,針感脹、麻至指尖,捻轉1分鐘,不留針。
資料:《新醫(yī)療法匯編》:心穴,主治神經衰弱。
(二)按摩療法
選穴:神門、虎邊。
操作:在以上穴位上,用拇指和食指在對應的穴位上,緩緩輕度摩擦,由輕轉重,再由重轉輕,達到穴位部發(fā)熱為度。每日1次或數(shù)次。按摩時亦可用打磨圓滑的木棍、梅花針、叩打穴位。
按語:神經衰弱是一個癥候群,祖國醫(yī)學對其癥有祥細論述,可見于失眠、心悸、頭暈等病癥中。針灸治療積累了一定經驗。在治療時要充分注意到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做好患者的思想開導工作,合理的休息和睡眠,改善居住、生活環(huán)境常能收到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