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手穴手紋診治》 二、急性扁桃體炎

    【概述】急性扁桃體炎是兒科最為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臨床以咽部扁桃體紅腫、吞咽不利為主要特征。急性扁桃體炎多為鏈球菌感染。反復感染,細菌毒素經(jīng)腺窩周圍血管網(wǎng),吸收后傳播到周身。因而扁桃體成為不少全身性疾病的病灶(如風濕熱、腎炎等)。中醫(yī)稱扁桃體炎為“乳蛾”,如已化膿,則稱之為“喉痼”。認為其病是外感風熱,火毒上攻咽喉所致。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中渚。

    操作:用28號毫針,進針稍向上斜刺,得氣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轉4次,將針提至皮下行提插術,再如前法捻轉,留針30分鐘。若痛未止,再重復前法。

    來源:《單穴治病選萃》:翟興明等用中渚穴治急性扁桃體炎,止痛效果迅速,有針到痛止之效。

    病例:于某某,女,26歲。1989年4月2日診,診斷:急性扁桃體炎?;颊哐屎硖弁?日,伴惡寒發(fā)熱。檢查:咽部紅,扁桃體Ⅱ°腫大,體溫38℃?;灒祝拢每倲?shù)13000/mm3,中性81%,淋巴19%。穴取中渚,得氣后如法操作,術畢疼痛止。留針30分鐘,間歇運針2次,共針2天痊愈。

    方法2:

    選穴:魚際。

    操作:扁桃腺左側腫大取右側魚際穴,右側腫大取左側魚際穴,雙側腫大刺雙魚際。刺入角度成60度,針尖向腕部,針入1.2寸,待得氣后行雀逐法提插1~2分鐘,留針20分鐘。

    來源:《單穴治病選萃》

    方法3:

    選穴:合谷。

    操作:用1.5寸毫針,當進針后出現(xiàn)針感時,行透天涼法,留針15分鐘。

    病例:王某某,女,8歲?;颊呙磕甓杭毙园l(fā)作急性扁桃體炎。伴全身高熱,有時靜脈輸入大量抗生素效果亦不佳。數(shù)年不能根除。已成痼疾。經(jīng)刺雙合谷,施以透天涼手法,留針15分鐘,數(shù)次治愈。經(jīng)訪此后2年未再發(fā)。

    按語:扁桃體炎從祖國醫(yī)學立論為肺經(jīng)實火,熱毒上攻咽喉,刺合谷可泄肺經(jīng)實火。

    方法4:

    選穴:少商。

    操作:用28號或30號1寸毫針,直刺約1分左右,用瀉法,留針15~20分鐘,至患者覺疼痛明顯消失將針取出。

    按語:少商為手太陽肺經(jīng)井穴,屬本經(jīng)氣所出,具有解毒退熱,開郁散結之功效。

    (二)點刺放血療法

    方法1:選穴:少商、商陽。

    操作:取患者拇指和食指,常規(guī)局部皮膚消毒后,醫(yī)者以右手持三棱針或較粗的毫針點刺后,用拇、食指擠壓,放出幾滴血液。均點刺雙手雙穴。每日1次,一般1~3次愈。

    按語:點刺放血療法清熱解毒效果好,消腫止痛快。選用手太陽經(jīng)井穴少商和手陽明經(jīng)井穴商陽。肺與大腸相表里,太陰肺與陽明大腸一里一表互相絡屬。二穴配用,一清一解,熱毒清解,效專力宏,相得益彰。

    方法2:

    選穴:中沖。

    操作:用三棱針或粗毫針點刺出血。

    按語:中沖穴為心包經(jīng)井穴,扁桃體炎患兒高熱時常出現(xiàn)驚厥,甚則熱入心包,出現(xiàn)神昏譫語。中沖穴放血可泄熱,熱毒清解,驚厥神昏、譫語自止。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作者:
  • 作者:
    ?
  • 作者:
    周學海
  • 作者:
    葉天士
  • 作者:
    祝登元
  • 作者:
  • 作者:
    汪東亭
  •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