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陽明經義主要包括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足陽明經行布于身之前正中,中,《內經》講腹為陰背為陽,前陰主降,后陽主升,足太陽行于身之后正故太陽主開升,陽明主合降。從這個陽明的循行部位看,兩陽合明是兩陽疊加起來發(fā)散得更厲害?還是閉合起來,把明合起來?大家可以思考。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習。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陽明經義主要包括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足陽明經行布于身之前正中,中,《內經》講腹為陰背為陽,前陰主降,后陽主升,足太陽行于身之后正故太陽主開升,陽明主合降。從這個陽明的循行部位看,兩陽合明是兩陽疊加起來發(fā)散得更厲害?還是閉合起來,把明合起來?大家可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