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實驗動物科學(xué)》 一、生物學(xué)特性及解剖生理特點

    1.猿猴屬于靈長類動物,其特點正如1873年D.S.Georpe提出的那樣,具有如下幾個特征:(1)有爪的哺乳類動物;(2)有胎盤的動物;(3)有較高的眼眶;(4)有發(fā)達的盲腸;(5)胸部有二個乳房;(6)有三種牙齒和脫落更新的恒齒;(7)姆指與其他指頭呈相反的位置;(8)腦殼有一鈣質(zhì)的裂縫。

    2.進化程度高,接近于人類。因此,它們具有與人相近似的生理生化代謝特性和相同的藥物代謝酶。大量實驗證明,靈長目動物在藥物代謝方式等上遠較非靈長目動物更接近于人,在靈長目動物中,從進化尺度上越是接近于人,其代謝方式也越和人近似,見表2-3和表2-4。

    表2-3 靈長目動物的進化譜*

    類人猿亞目1.人
    2.猩猩科(如黑猩猩和大猩猩)
    3.猴科或舊域猴(如獼猴和狒狒)
    4.新域猴(如代帽猿、松鼠猴、狨)原猴亞目5.狐猴科(如狐猴、懶猴及嬰猴)
    6.眼睛猴科
    7.樹胸科**

    *根據(jù)動物的解剖結(jié)構(gòu)及行為復(fù)雜性的逐步增加而制定的尺度。
    **有人認為它不屬于靈長目,而多數(shù)者認為它屬于原猴類動物。
    表2-4 靈長類動物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定量比較*
    種 屬血清白蛋白與人的比值5種類人猿1.1~1.3(和人最接近)舊域猴(猴科)2.2~2.7夜猴2.6新域猴4.2~5.0原猴亞目7.6~18非長靈目:豬與牛32~35(和人相距遠)

    *補體結(jié)合試驗與人血清蛋白的交叉反應(yīng)性,以人相應(yīng)為1.0。

    3.獼猴最易感染人的痢疾桿菌和結(jié)核桿菌(獼猴在醫(yī)學(xué)科學(xué)研究中應(yīng)用最多,因此下面介紹猴的特征主要以獼猴為主)。

    老世界(亞州、非州、南太平洋諸島)猴,如印度恒河猴,對結(jié)核桿菌敏感,攜帶B病毒,有大頰囊。新世界(南美、中美)猴,如南美產(chǎn)之狨猴,對結(jié)核病有抗力,不攜帶B病毒、無頰囊、有長尾。

    4.獼猴的形態(tài)特征:(1)身上大部分毛色為灰褐色,腰部以下為橙黃色,有光澤;胸腹部和腿部的灰色較濃。(2)面部和兩耳多為肉色,少數(shù)為紅面。(3)臂胝多數(shù)為紅色,雌猴色更赤。(4)眉骨高,眼窩深。(5)兩頰有頰囊。(6)雄猴身長約為55~62cm,尾長約22~24cm,體重約為8~12kg;雌猴身長約40~47cm,尾長約18~22cm,體重約4~7kg。(7)姆指與其他四指相對,具有握力。指甲為扁指甲,這是高等動物的一個特征。

    5.獼猴是熱帶和亞熱帶動物,一般生活在山林區(qū),群居性強,每群猴均有一只最強壯、最兇猛的雄猴為“猴王”。

    6.猴是雜食性動物,以素食為主。除樹鼩、狒狒、獺猴等吃少量動物和昆蟲外,大多數(shù)靈長類都是素食。猴和豚鼠是唯一的不能缺少維生素C的動物,因為它們體內(nèi)缺乏合成維生素C的酶,不能在體內(nèi)合成維生素C,所需維生素C必須來源于飼料中。如缺乏維生素C則內(nèi)臟發(fā)生腫大、出血和功能不全。

    7.猴具有發(fā)達的大腦,有大量的腦回和腦溝,因此聰明伶俐、動作敏捷,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強,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感染興趣。

    猴的視覺較人類敏感,猴的視膜具有黃斑,有中央凹。視網(wǎng)膜黃斑除有和人類相似的錐體細胞外,還有桿狀細胞。猴有立體感,能辨別物體的形狀和空間位置,有色覺,能辨別各種顏色,并有雙目視力。猴的嗅腦不很發(fā)達,嗅覺不很靈敏,而聽覺敏感,有發(fā)達的觸覺和味覺。

    8.猴為單室胃,胃液呈中性,含0.01~0.043%的游離鹽酸,腸子的長度與體長的比例為5:1-8:1,猴的盲腸很發(fā)達,但無蚓 。獼猴都有膽囊,位于肝臟的右中央葉,肝分6葉。

    猴肺為不成對肺葉,右肺3~4葉,左肺2~3葉。猴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人一樣。

    9.獼猴的血型有A、B、O型和Lewis型、MN型、Rh型、Hr型等。獼猴血型和人的A、B、O、Rh型相同。恒河猴主要是B型;食蟹猴主要是B、A、AB型,O型較少;平頂猴主要是O、B型。獼猴屬動物的Rh系統(tǒng),全是Rho(又叫Rh1)。猴也有汗腺。獼猴屬各品種猴的染色體為2n=42。

    10.獼猴為單子宮,有月經(jīng)現(xiàn)象,月經(jīng)周期平均為28天(變化范圍為21~35天),月經(jīng)期多為2~3天(變化范圍1~5天)。雌性動物在交尾季節(jié),生殖器官的周圍區(qū)域發(fā)生腫脹,外陰、尾根部、后肢的后側(cè)面、前額和臉部等處的皮膚都會發(fā)生腫脹,這種腫脹稱為“性皮膚”。猴每年產(chǎn)一胎,每胎一仔,極少生二仔。胎盤為雙層雙盤。常用幾種猴的生殖生理數(shù)據(jù)見表2-5。

    表2-5 一些猴的生殖生理數(shù)據(jù)

    種 別月經(jīng)期(天)懷孕期(天)明 顯 表 現(xiàn)恒河猴28164(156-180)排卵在出血后的12~13天,生殖季節(jié)在3~6月(印度)松鼠猴7~13165~170排卵不在性周期中間那幾天,生殖季節(jié)在12~2個月。非洲綠猴30180~213豬尾猴31-33170發(fā)情時性皮膚腫脹絨猴140~14通常產(chǎn)2仔臺灣巖猴31(29~33)170(162~186)哺乳8~10個月食蟹猴29(22~33)167(162-186)哺乳14~18個月蠻猴27~33210日本獼猴28170~180上海獼猴28(21~35)165(132~181)

    11.獼猴的牙齒不僅在大體和顯微鏡解剖方面與人類相似,而且在發(fā)育的次序和數(shù)目方面也和人類相似。獼猴屬的各種猴都具有頰囊,頰囊是利用口腔中上下粘膜的側(cè)壁與口腔分界的。頰囊用來貯存食物,這是因攝食方式的改變而發(fā)生進化的特征。獼猴屬的固定齒式為2123/2123=32,乳齒為212/212=20。

    12.獼猴正常體溫白天為38~39℃,夜間為36~37℃。心率168±32次/分,心率隨年齡增長而減慢。收縮壓120±26mmHg,舒張壓84±12mmHg,年齡大,體重大的獼猴血壓較高,雄性比雌性高10~15mmHg。呼吸頻率40(31~52)次/分,潮氣量21.0(9.8~29.0)ml。通氣率860(310~1410)ml/分。飼料要求量100~300g/只/天,發(fā)熱量253.5~780卡/只/小時,飲水量450(200~900)ml/只天,排尿量110~550ml/分,排便量110~300g/天,紅細胞數(shù)5.2(3.6~1.8)百萬/mm3,血紅蛋白12.6(10~16)g/100ml,白細胞數(shù)10100(5500~12000)/mm3,血小板數(shù)21.72±1.79萬/mm3,全血容量54.1(44.3~66.6)ml/kg體重,血漿容量36.4(30~48.4)ml/kg體重,血比容39.6(35.6~42.8)。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