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虎尾蘭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虎尾蘭拼音注音Hǔ Wěi Lán別名

    老虎尾、弓弦麻

    來(lái)源

    龍舌蘭科虎尾蘭屬植物虎尾蘭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以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

    酸、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去腐生肌。用于感冒咳嗽,支氣管炎,跌打損傷;外用治癰瘡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注

    (1)金邊虎尾蘭S. trifasciata Prain var. laurentii N. E. Brown與虎尾蘭同供藥用。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虎尾蘭拼音注音Hǔ Wěi Lán別名

    老虎尾(《陸川本草》)。

    出處

    《陸川本草》

    來(lái)源

    為龍舌蘭科植物虎尾蘭。隨時(shí)可采。

    生境分布

    多為栽培。分布廣東、廣西。

    原形態(tài)

    常綠多年生草本。有匍匐狀根莖。無(wú)莖。葉通常1~2枚,或3~6枚成束,硬革質(zhì);線狀披針形或狹長(zhǎng)披針形,長(zhǎng)30~120厘米,寬2.5~8厘米,先端短尖而有一綠色的硬尖頭,中部向下漸狹,兩面有白綠色和深綠色相間的橫斑紋,邊綠色。花莖高30~80厘米,基部有淡褐色、膜質(zhì)的鞘;花束有花3~8朵,單生或2~3束成散生的群;花淡綠色或綠白色;花柄長(zhǎng)6~8毫米,近中部有節(jié);花被管長(zhǎng)6~12毫米,裂片6,線形,長(zhǎng)1.4~1.8厘米;雄蕊6;子房上位,3室,柱頭頭狀。漿果球形,直徑約3毫米。花期冬季。

    化學(xué)成分

    本品含阿巴馬皂甙元。

    性味

    《陸川本草》:"性涼,味酸。"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感冒,支氣管炎,跌打,瘡瘍。

    ①《陸川本草》:"解毒,消炎。治跌打,瘡瘍,蛇咬傷。"

    ②《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治感冒咳嗽,支氣管炎,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備注

    本品變種植物金邊虎尾蘭與本種相似,惟葉邊緣為金黃色。功用基本相同。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虎尾蘭拼音注音Hǔ Wěi Lán別名

    老虎尾、弓弦麻、花蛇草

    英文名Leaf of Snake Sansevieria出處

    出自《陸川本草》。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龍舌蘭科植物虎尾蘭或金邊虎尾蘭的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 2.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 var. laurenii(De Wildem.)N.E.Brown.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虎尾蘭我國(guó)各地有栽培。 2.金邊虎尾蘭我國(guó)各地有栽培。

    資源分布:1.虎尾蘭原產(chǎn)非洲西部。 2.金邊虎尾蘭我國(guó)各地有栽培。

    原形態(tài)

    1.虎尾蘭,常綠多年生草本。具匍匐的根莖。葉1-6枚基生,挺直,質(zhì)厚實(shí);葉片條狀倒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zhǎng)30-120cm,寬2.5-8cm,先端對(duì)褶成尖頭,基部漸狹成有槽的葉柄,兩面均具白色和深綠色相間的橫帶狀斑紋?;ㄝ氵B同花序高30-80cm;花3-8朵1束,1-3束1簇在花序軸上疏離地散生;花梗長(zhǎng)6-8mm,近中部具節(jié);花被片6,白色至淡綠色,長(zhǎng)10-12mm,花被筒長(zhǎng)6-8mm;雄蕊與花被近等長(zhǎng);花柱伸出花被?;ㄆ?1-12月。 2.金邊虎尾蘭 形態(tài)特征與虎尾蘭相似,惟葉邊緣為金黃色。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原產(chǎn)熱帶非洲,適應(yīng)性強(qiáng),喜溫暖,耐干燥,在排水較好的濕潤(rùn)土壤,溫度不低于0℃的環(huán)境中也能生存。生長(zhǎng)適溫,3-9月為18-24℃,9月至翌年3月為13-18℃。夏季怕強(qiáng)光曝曬,但冬季需充足陽(yáng)光。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但粘重土壤亦能生長(zhǎng)。 栽培技術(shù) 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繁植:全年都可進(jìn)行,一般于早春進(jìn)行分植為多,對(duì)生長(zhǎng)擁護(hù)的植株,細(xì)心扒開(kāi)根基,每叢約3-4片葉栽植即可。扦插繁殖:夏季將葉片橫切長(zhǎng)約5-10cm,下端插入繁殖床或盆中(切不可顛倒上下),約1個(gè)月左右生根。管理簡(jiǎn)便,幼苗階段不宜澆水過(guò)多,否則引起根腐爛,甚至死亡。夏季稍加遮蔭,噴霧,葉片翌年3月停止施肥。金邊虎尾蘭扦插繁殖后長(zhǎng)成的植株大多消失花葉的優(yōu)良性狀,故必須用分株繁殖。

    性狀

    性狀鑒別 葉片皺縮折曲,展平后完整者呈長(zhǎng)條形或長(zhǎng)倒披針形,長(zhǎng)30-60cm,寬2.8-5cm,兩面灰綠色或淺綠色,具相間的暗綠色橫斑紋,先端刺尖,基部漸窄,全緣質(zhì)稍韌而脆,易折斷,斷面整齊。氣微,味淡、微澀。

    化學(xué)成分

    葉含多種甾體皂甙元:羅斯考皂甙元(ruscogenin),(25S)-羅斯考皂甙元[(25S)-ruscogenin],它倆分別是5-螺甾烯-1β,3β-二醇(spirost-5-en-1β,3β-diol)的(25R)和(25S)差向異構(gòu)體;新羅斯考皂甙元(neoruscogenin)即是5,25(27)-螺甾二烯-1β,3β-二醇[spirosta-5,25(27)-diene-1β,3β-diol];虎尾蘭皂甙元(sansevierigenin)即是5,25(27)-螺甾二烯-1β,3β,23S-三醇[spirosta-5,25(27)-diene-1β,3β,23S-triol];阿巴馬皂甙元(abamagenin)即是(25R)-5-螺甾烯-23(或24)-二氯甲基-1β,3β-二醇[(25R)-spirost-5-ene-23(or 24)-dichloromethyl-1β,3β-diol]。還含焦磷酸-果糖-6-磷酸1-磷酸轉(zhuǎn)移酶(pyrophosphatefructose-6-phosphate 1-phosphotransferase),焦磷酸-依賴磷酸果糖激酶(pyrophosphate-dependent phosphofructokinase)。又含丙基-4-羥丁基磷苯二甲酸二酯(propyl-4-hydroxybutyl phthalate)。

    性味

    涼;酸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感冒;肺熱咳嗽;瘡瘍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解毒,消炎。治跌打,瘡瘍,蛇咬傷。

    2.《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治感冒咳嗽,支氣管炎,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毒蛇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Dānɡ Guī別名土當(dāng)歸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朝鮮當(dāng)歸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ngelica gigas NakaiRadix Angelicae Gigatis采收和儲(chǔ)藏:未開(kāi)花前及科后枯萎時(shí)采挖,洗......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Lái Mù Zhī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朝鮮梾木的枝、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wida coreana (Wanger.)Sojak[Cornus coreana Wanger.]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秋......
  • 拼音注音Chái Hòu Pò別名土厚樸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四川木蓮的樹(shù)皮。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Manglietia szechuanica Hu.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剝?nèi)?shù)皮,晾干或炕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000m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柴桂別名臭馬桂、三條筋、桂皮香來(lái)源樟科樟屬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樹(shù)皮入藥。立春至處暑期均可采剝,以夏初最宜。炮制選樹(shù)干徑達(dá)15厘米以上的桂樹(shù)(過(guò)嫩則質(zhì)量差,不宜砍伐),將樹(shù)干鋸成......
  • 《中國(guó)藥典》:柴胡拼音注音Chái Hú英文名RADIX BUPLEURI來(lái)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