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治大便風澀。郁李仁粥方
郁李仁(湯浸去皮二錢別研) 蜜(一合) 生姜(二錢拍碎) 粳米(淘凈三合)
上四味。先用米煮粥,將熟下郁李仁等三味攪勻,更煮五七沸,空心頓食之,微利為度。
治中風,五臟壅熱,言語謇澀,精神昏昧,大便澀滯。麻子粥方
麻子(半升研爛) 生薄荷(一握細切) 生荊芥(一握細切) 白粱米(淘凈三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麻子等三味,至一升半,濾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
治大方壅澀。檳榔粥方
白檳榔(一顆水磨盡) 生姜(取汁半合) 蜜(一合) 粳米(淘凈三合)
上四味。先以水三升,煮米作粥,將熟下檳榔等三味攪勻,更煮五七沸,空心頓食之。
治中風,手足不隨,言語謇澀,大便難,筋骨痛。薏苡仁粥方
薏苡仁(搗如粟大三合) 麻子(半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爛研麻子,生絹濾取汁,煮薏苡仁作粥,空心食之。
治肺痿勞嗽,胸膈痛,大便秘。糯米粥方
糯米(淘凈兩合) 檳榔(炮銼搗取末一分) 郁李仁(湯浸去皮研成膏一分) 大麻子(兩合)
上四味。先研大麻子令爛,以水三升與大麻仁攪勻,生絹濾取汁,煮糯米作粥,將熟,入檳榔末郁李仁膏攪勻,空心食之。
治大便秘澀。糯米粥方
糯米(淘凈) 大麻子(各兩合)
上二味。先以水三升,研麻子生絹濾取汁,煮米作粥,空心食。
治大便壅澀,面目虛腫。牽牛粥方
牽牛子(炒熟搗取末半兩別取生者搗取末半兩同研勻旋用) 白粳米(淘凈三合) 生姜(細磨二錢)
上三味。先用水三升煮粥,次入牽牛末五錢匕,并入生姜攪勻,空心食,須臾轉(zhuǎn)下滯物。
治大便不通燥結(jié),腸內(nèi)脹痛。桃花面方
新桃葉(二兩半或用干者四兩搗末) 白面(半斤)
上二味。水和勻,薄切如常食煮熟,空心淡食之,至午時腹中鳴,當下惡物,三五日內(nèi),忌熱毒炙爆。
治大腸風秘,風毒下注,腳膝煩疼。檳榔粥方
檳榔(水磨盡一枚) 真酥(半匙) 生姜(自然汁半盞)
上三味相和,以白粟米煮粥,入蔥薤白,更煮數(shù)沸,入前三藥同煮至熟,空心頓食,未利晚食前再作。
治腸風瀉血。胡荽餅方
胡餅 胡荽(凈擇作齏)
上二味。以胡餅裹胡荽食之。
治腸風秘結(jié)。麻子粥方
大麻子(半斤)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別搗末)
上二味。將麻子淘凈曝干搗羅為末,每服二兩,水一升半研勻,細布絞取汁,入附子末一錢匕,相和,粟米一合,同煮粥,空心食,不得用漆匙。
治久患腸風下血,肛門疼痛。食野豬肉方
野豬肉(二斤)
上一味。切作炙臠,入椒鹽蔥白,串炙令熟,空腹食之。
治腸風下血,煩渴。烏梅粥方
烏梅(椎碎七顆) 粟米(淘凈不拘多少)
上二味。以水八合,浸一宿,去烏梅,取汁煮粥,每日空腹頓食之。
治腸風五痔熱血。馬齒菜方
馬齒菜
上一味。每日作齏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