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圣濟(jì)總錄》 食治赤白痢

    治赤白痢。蠟薤餅方

    白蠟(一兩一分) 雞子(三枚取黃) 薤白(五莖研細(xì)) 白面(三兩)

    上四味。以雞子黃與薤白面等調(diào)作餅子,用蠟代油煎取熟,空心食之。

    治赤白痢及水痢。姜面方

    生姜(細(xì)切碎濕紙裹煨半兩) 白面(治如食法三兩)

    上二味。拌和畢,沸湯中下,煮二十沸,空心旋旋食之。

    治赤白痢。鯽魚 方

    小鯽魚(一斤如常 法) 蒜醋 椒姜鹽(臨時(shí)用)

    上先將魚切作薄片,以蒜齏椒姜鹽拌和食之,不用別物兼食。

    治赤白痢。羊腎方

    羊腎(一對去膜凈洗切細(xì)如小豆大) 白面(三兩)

    上羊腎。以白面拌和,同煮熟,入豉鹽醋等,空心頓食之。

    治赤白痢,兼治腸胃滑。木耳粥方

    白木耳(洗細(xì)切二兩) 白粳米(淘凈三合)

    上二味相和,以豉汁煮粥,任下蔥椒鹽等,空心食之。

    治赤白痢。蔥粥方

    蔥(切碎二莖) 粳米(淘凈三合)

    上二味。以水煮粥熟,放溫空腹食之。

    治赤白痢不止,脾胃氣虛,粥食不消。小麥曲粥方

    小麥曲(炒黃一兩) 粳米(淘凈二合)

    上二味合和,用水煮作粥,空心食之,亦治小兒無辜痢,加減多少食之。

    治冷勞,下痢膿血,瘦怯不能食。 豬肝方

    豬肝(一具水洗去筋膜令凈切作柳葉片) 鱉甲(去裙 米醋慢炙一兩) 柴胡(去苗三分) 甘草(炙銼) 烏梅肉(炒) 人參(各半兩) 白術(shù)(三分) 胡黃連(一兩) 干姜(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訶黎勒(炮去核) 蕪荑(炒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除肝外,搗羅為末,將肝與藥末拌和,令藥在肝上,即旋串慢火炙令香熟,空腹食之。如渴即將藥末煎湯服亦效。

    治血痢。馬齒莧粥方

    馬齒莧(二握洗切)

    上一味。以粳米三合淘凈,下莧和煮作粥,不得入鹽醋,空腹淡食之。

    治脾胃氣弱,大腸虛冷,痢如白膿涕,臍腹切痛。魚 方

    鯽魚(一斤如常法作 ) 胡椒 干姜(炮) 蓽茇 陳橘皮(去白焙) 蒔蘿(各一分并為末)

    上六味。先用豉汁煮令熟,傾出候微溫,下藥末各少許,納魚 ,多少任意,空心食之。

    治脾胃虛冷,下白膿痢及水谷痢。薤粥方

    薤白(銼七莖) 粳米(凈淘三合)

    上二味相和煮粥,任下姜椒等攪勻令熟,空腹食之。

    治赤白痢。鯽魚方

    鯽魚肉(薄切六兩)

    上一味。以蒜齏熟煮,空心服之。

    治脾胃氣虛,下痢瘦弱。豬肝方

    豬子肝(一葉) 蕪荑仁(研) 胡椒(為末各一分) 干姜(炮為末半分)

    上四味。薄切肝,糝三味藥,面裹,更以紙裹水濕,慢火灰中煨熟,去面,空腹食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