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論曰心為言,肝為語,其經(jīng)屬手少陰足厥陰。其氣上通于舌,舌者聲之機,若稟受之初。母懷驚怖,則子之心火不足,而肝木弱,故令機關不利,氣不宣揚而語遲。甚者有經(jīng)數(shù)歲不能言者。
治小兒心氣不足,舌本無力,語遲。芍藥湯方
赤芍藥(一兩) 黃 (銼三分) 犀角(鎊) 檳榔(銼) 甘草(炙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溫服。
治小兒諸病后,六七歲不能語。雞頭丸方
雄雞頭(燒灰一枚) 鳴蟬(去翅足炒三枚) 甘草(炙半兩) 大黃(銼炒)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 當歸(切焙) 黃 (銼) 芎 (各三分) 遠志(去心) 木通(銼各半兩) 人參(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至七丸,量兒大小加減,不計時候。
治小兒五六歲不語。菖蒲丸方
菖蒲 人參 黃連(去須各半兩) 丹參 赤石脂(各三分) 天門冬(去心焙)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不拘時候,日三。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論曰心為言,肝為語,其經(jīng)屬手少陰足厥陰。其氣上通于舌,舌者聲之機,若稟受之初。母懷驚怖,則子之心火不足,而肝木弱,故令機關不利,氣不宣揚而語遲。甚者有經(jīng)數(shù)歲不能言者。
治小兒心氣不足,舌本無力,語遲。芍藥湯方
赤芍藥(一兩) 黃 (銼三分) 犀角(鎊) 檳榔(銼) 甘草(炙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溫服。
治小兒諸病后,六七歲不能語。雞頭丸方
雄雞頭(燒灰一枚) 鳴蟬(去翅足炒三枚) 甘草(炙半兩) 大黃(銼炒)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 當歸(切焙) 黃 (銼) 芎 (各三分) 遠志(去心) 木通(銼各半兩) 人參(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至七丸,量兒大小加減,不計時候。
治小兒五六歲不語。菖蒲丸方
菖蒲 人參 黃連(去須各半兩) 丹參 赤石脂(各三分) 天門冬(去心焙)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不拘時候,日三。量兒大小,以意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