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圣濟(jì)總錄》 癖不能食

    論曰 癖不能食者。由脾胃虛弱,為寒氣所乘。蓋脾胃者、倉廩之官,其氣宜通。則能傳化糟粕。受納水谷。 癖之人。本于寒氣久積腹內(nèi),不能榮養(yǎng)府藏。脾胃既弱。邪氣停滯,故但虛滿而不能食也。

    治 氣腹脹。兩肋急滿,不能飲食,頭痛壯熱,身體疼痛。枳殼湯方

    枳殼(去瓤麩炒一兩半) 桔梗(去蘆頭炒) 人參 前胡(去蘆頭) 桂(去粗皮各一兩) 檳榔(微煨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姜半棗大拍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 氣兩肋脹滿。不能飲食。白術(shù)湯方

    白術(shù) 赤茯苓(去黑皮) 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半) 人參 桔梗(去蘆頭炒) 桂(去粗皮各一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姜半棗大拍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 氣撮痛,不能飲食,人參湯方

    人參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白術(shù)(各一兩) 桂(去粗皮三分)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姜半棗大拍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 氣胃中寒癖,不思飲食。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殼) 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 蕪荑仁 吳茱萸(陳者淘焙各二兩) 高良姜(一兩銼)

    上七味,搗羅為散。用小麥面裹之,以 灰火煨令面黃熟,去面取散,每服三錢匕,空腹用冷生姜水調(diào)下。午后再服。

    治 氣胃冷,不入飲食,木香丸方

    木香 蜀椒(去閉口及目炒令汗出) 干姜(炮裂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熔蠟和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七丸。

    治 癖冷氣,積滯不消,胸膈痞悶。不思飲食。京三棱湯方

    京三棱(炮銼) 木香 甘草(炙銼) 蓬莪術(shù)(炮銼各一兩) 藿香葉(一兩半) 烏藥(銼) 香子(炒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 癖氣,每發(fā)疼痛,不能飲食。白術(shù)湯方

    白術(shù) 木香 益智(去皮各一兩) 京三棱(微煨熟銼三兩) 檳榔(銼一兩半)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稍熱服。

    治 癖積氣,不能飲食,及五膈氣,婦人血氣,木香散方

    木香(一分) 蓬莪術(shù)(炮銼六兩) 京三棱(炮銼) 益智(去皮各二兩) 陳橘皮(去白焙四兩) 甘草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入鹽點不計時候。

    治 癖急痛,不能飲食,京三棱丸方

    京三棱(五兩搗末以好醋一碗同熬成稠膏) 蓬莪術(shù)(炮銼) 益智(去皮) 青橘皮(去白焙各三兩

    上五味納四味。搗羅為末,以京三棱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生姜湯下食后。

    治腹內(nèi) 癖積聚,心胸刺痛,面無顏色。鱉甲散方

    鱉甲(去裙 醋炙) 附子(炮裂去皮臍) 木香 白術(shù) 京三棱(煨銼) 檳榔(半生半熟銼各三分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抄。生姜湯或炒生姜酒調(diào)下。

    治 癖不能食,心脅刺痛,發(fā)作有時,并膀胱小腸冷滯。黑神丸方

    漆(六兩半生用重湯煮半日令香) 陳曲 香子(各四兩) 木香(銼細(xì)) 椒紅 丁香(各二兩)

    上七味內(nèi)六味搗羅為末。用漆和丸。如彈子大。取 香子末十二兩。鋪蓋陰干。并 香收器中,養(yǎng)藥極干,乃去 香。瓷合盛。若腎余氣,小腸膀胱 癖。七疝下墜。五膈血傷。

    產(chǎn)后諸血。漏下赤白。并一丸分四服。死胎一丸。皆綿灰酒化下,難產(chǎn)、炒葵子四十枚。搗碎酒煎濃汁化下一丸。諸疾不過三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