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圣濟總錄》 咳嗽統(tǒng)論

    論曰內(nèi)經(jīng)謂肺寒則外內(nèi)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微則為咳,甚則為痛為泄。然腑臟皆有咳。非獨肺也,蓋肺合皮毛,故先受之。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而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榷鴥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zhuǎn)。轉(zhuǎn)則兩 下滿。脾咳之狀,咳而右 下痛,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咳涎。五臟之咳。久而不已,各以其合,移于六腑。故脾移于胃。肝移于膽,肺移于大腸,心移于小腸,腎移于膀胱。其終則又移之于三焦。胃咳之狀??榷鴩I,甚則長蟲出是也。膽咳之狀,咳而嘔膽汁是也。大腸咳之狀。咳而遺失是也。小腸咳之狀??榷?。氣與咳俱失是也,膀胱咳之狀。咳而遺溺是也。至于三焦之咳,則咳而腹?jié)M不欲食飲。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腫。又有所謂十咳者。其證雖各不同,要之不離于五臟六腑而已,診其手陽明之經(jīng)。其脈浮則為陽實。病腹?jié)M善喘咳,古人又云??人悦}浮喘者生。

    小沉匿者死。脈浮直者生。沉 者死。各以其脈別之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