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本草經》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論曰內經謂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蓋傷寒病新瘥之后,脾胃尚虛,氣皆令邪熱乘虛,還入經絡,復成大病,故名勞復,當隨其證候,或表或里,根據(jù)法治之。
治傷寒差后,因食勞復如初,壯熱頭疼。柴胡知母湯方
柴胡(去苗一兩) 知母(焙三分) 鱉甲(去裙 醋炙一兩) 石膏(搗碎一兩半) 雄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豉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
治傷寒瘥后,因飲食動作。致勞復如初。麻黃梔子湯方
麻黃(去節(jié)一兩) 山梔子(半兩) 鱉甲(去裙 醋炙一兩) 雄鼠糞(炒三七粒)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蔥白五寸,豉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良久吃蔥豉粥,衣被蓋覆取汗。
治傷寒溫病瘥后,或食肉,或沐浴,或嗔怒,動作勞復。三物湯方
山梔子仁(三七枚) 鱉甲(去裙 醋炙) 生干地黃(焙各一兩)
上三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豉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后,日二。
治傷寒瘥后勞復,壯熱頭痛。六神湯方
鱉甲(去裙 醋炙) 柴胡(去苗) 人參 知母(焙) 黃連(去須炒各一兩) 烏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
治傷寒新瘥后,勞動用力,或飲食過傷,致勞復。知母湯方
知母(焙) 鱉甲(去裙 醋炙) 柴胡(去苗各一兩半) 麻黃(去根節(jié)) 葛根(銼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蔥白五寸,豉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服后吃少蔥粥取汗。
治傷寒溫病瘥后,起早及飲食多致勞復。紫蘇飲方
紫蘇莖葉(銼一兩) 生姜(切半兩) 豉(二合)
上三味,用水二盞半,煎至一大盞,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治傷寒后食肉勞復如初,壯熱頭痛,心煩欲吐,小便赤黃。石膏黃芩散方
石膏(碎一兩) 黃芩(去黑心) 山梔子仁 葛根(銼焙) 知母(焙) 人參 黃
上七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濃煎蔥白竹葉湯調下,空心食前日二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天行病瘥后,食勞加熱。異功湯方
雄鼠糞(炒令煙出二七粒) 山梔子仁(五枚) 枳殼(去瓤麩炒一分)
上三味,細銼,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
治傷寒后傷食,食勞困絕者。曲 湯方
陳曲(搗碎炒一兩) 大麥 (炒半兩) 寒食干飯(半合) 雄鼠(糞三七粒炒令煙
上四味,除鼠糞外,略搗過,拌令勻,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一盞半,入蔥白五寸,薤白五寸,豉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入鼠糞末一半,攪勻空心溫服。
治勞復小腹硬卵縮, 痛欲死。知母湯方
知母(焙) 柴胡(去苗) 麥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各半分) 蔥白(三莖)
上五味, 咀,如麻豆大,即以水一盞,浸一宿,次日煎,令水欲盡,下童子小便二盞,豉半合,煎五六沸,下地黃汁二合,更煎微沸去滓,空腹頓服,微利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