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害〕苦寒之極,不利脾胃,凡疳癥、脾弱、目病、血虛者,不宜多服。
〔利〕甘苦涼,清心腎之火,療風癇驚悸,骨蒸痰熱瘡毒,銼屑煎服,氣和味平,于藏府無逆。象肉壅腫,以刀刺之,半日即合。治金瘡不合者,用其皮灰亦可。熬膏入散,為合金瘡之要藥,長肌肉之神丹。諸鐵及雜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諸物刺咽,磨水服之亦出。
〔修治〕出西番,象每脫牙,自埋藏之,昆侖諸國人以木牙潛易取焉。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尸體后所見,提出對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害〕苦寒之極,不利脾胃,凡疳癥、脾弱、目病、血虛者,不宜多服。
〔利〕甘苦涼,清心腎之火,療風癇驚悸,骨蒸痰熱瘡毒,銼屑煎服,氣和味平,于藏府無逆。象肉壅腫,以刀刺之,半日即合。治金瘡不合者,用其皮灰亦可。熬膏入散,為合金瘡之要藥,長肌肉之神丹。諸鐵及雜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諸物刺咽,磨水服之亦出。
〔修治〕出西番,象每脫牙,自埋藏之,昆侖諸國人以木牙潛易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