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十劑表》 足陽明胃經

    宣綠礬酸澀入肝脾胃燥濕消痰通紫參苦微寒入肝胃散邪氣通血滯白蘚咸苦寒入肝脾胃通關利九竅血脈除濕熱黃膽風補白術苦溫入胃脾肝腎益氣助土勝水補肝風虛大棗甘溫入脾胃溫胃補脾和營衛(wèi)生津液治瀉石膏見手太陰肺經知母見手太陰肺經地榆見手陽明大腸經黃連見手太陰肺經茅輕秦艽見手陽明大腸經前胡見手太陰肺經防風見手太陰肺經升麻辛苦溫入脾胃升清宣通砂仁見手陽明大腸經郁金辛苦寒入心肝心包胃暢血中精微之化治一切血郁之癥蘇子補瀉太陰肺經白頭翁見手陽明大腸經蘆根甘寒入胃瀉客熱枳實苦辛酸寒入脾胃治同枳輕香薷見手太陰肺經蘇葉根見手太陰肺經牛蒡子見手太陰肺經葛根甘辛平入胃升胃宣通微寒入脾胃膀胱利小便通關節(jié)治風濕寒熱邪氣苦生寒熟溫入肝脾胃生治熱消腫毒熟治風治血蒲公英甘苦微寒入肝腎胃化一切熱毒消腫散結主婦人乳疾補瀉檳榔見手陽明大腸經犀角酸苦咸寒入胃解百毒瀉大熱入心一切熱癥雄黃辛苦溫入胃輕太陰肺經宣通石龍芮苦平入腎胃利關節(jié)治心腹邪水氣水生者佳陸生者有毒不可用蒜辛溫有毒入脾胃腎補瀉潮熱及疳明目益肝膽輕宣通暖丹田治冷氣少腹前陰諸病枇杷葉見手太陰肺經大腹皮辛微溫入脾胃下一切氣治補瀉輕宣重入胃腎除諸冷消食寬脹散癥癖刺痛中惡中氣濃樸苦溫入脾胃溫中散結氣治嘔吐霍亂枳殼見手太陰肺經滑滑石甘寒入脾胃小腸滲濕利補澀瀉燥蒼術見手陽明大腸經輕濕石斛甘微咸平入胃腎養(yǎng)陰平重宣綠礬見足滑水通狗脊甘苦澀補黃見手燥蓽茇見手陽明大腸經半夏辛溫有毒入脾胃腎功專燥濕消痰下氣開結丁香見手太陰肺濕胃氣除胃中虛熱清肺益脾梨見手太陰肺經輕防風見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人體內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