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節(jié)也,俗名虎骨。其大小六枚,湊以成掌,非塊然一骨也。
其上并接臂、輔兩骨之端,其外側高骨,俗名龍骨,能宛屈上下,故名腕。若手掌著地,只能傷腕。若手指著地,其指翻貼于臂者,腕縫必開,壅腫疼痛。先兩手揉摩其腕,一手按住其骱,一手拔其指掌,掬轉有聲,活動,其骱復位。仍按摩其筋,必令調順。然命脈之所,服寬筋散,須防著寒,得免酸疼之患。凡人手指有三節(jié),其骱突出者,俱可拔直捏正,屈伸活動;服和營止痛湯。其法相同,不必逐骱論也。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節(jié)也,俗名虎骨。其大小六枚,湊以成掌,非塊然一骨也。
其上并接臂、輔兩骨之端,其外側高骨,俗名龍骨,能宛屈上下,故名腕。若手掌著地,只能傷腕。若手指著地,其指翻貼于臂者,腕縫必開,壅腫疼痛。先兩手揉摩其腕,一手按住其骱,一手拔其指掌,掬轉有聲,活動,其骱復位。仍按摩其筋,必令調順。然命脈之所,服寬筋散,須防著寒,得免酸疼之患。凡人手指有三節(jié),其骱突出者,俱可拔直捏正,屈伸活動;服和營止痛湯。其法相同,不必逐骱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