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綱】仲景曰。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輾側(cè)??诓蝗识婀?。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
則額上出汗。手足冷。若自汗出者。
白虎湯主之。三陽合病。脈浮大在關(guān)上。但欲睡眠。合目則汗。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麻黃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陽明少陽合病。必自下利。其脈不負(fù)者。順也。負(fù)者。失也?;ハ嗫速\。名為負(fù)。少陽負(fù)趺陽者。為順也。
【目】李曰?;蛞魂栂炔?。一陽隨病?;蚨柾??;蛉柾?。不傳者謂之合病。自利者。下利溏泄。三陽合病。寒邪盛而里氣不和也。氣行下則利。氣逆上則嘔。太陽合陽明。
自利惡寒。升麻葛根湯。惡熱者。白虎湯。太陽合少陽自利者。黃芩湯。并加半夏生姜。陽明少陽。自利最重。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湯。有宜下者。本太陽病。因汗下滲亡津液。胃腑燥實(shí)。轉(zhuǎn)屬陽明。謂之太陽陽明。脾約丸潤(rùn)之。本少陽病。因汗?jié)B。熱入胃腑。大便燥者。大柴胡微下之。本陽明經(jīng)病。熱盛。傳入胃腑。謂之正陽陽明。乃本經(jīng)自病也。宜調(diào)胃承氣湯從中治之。蓋太陽少氣。
少陽少血。惟陽明居二陽之中。氣血俱多。所以從中治陽明而不敢犯太陽少陽也。又三陽合病面垢等一條。白虎加人參湯主之。不可汗下。亦從中治也。有宜汗者。表癥頭疼惡寒未除。為太陽尚未過經(jīng)。尤宜發(fā)汗。如太陽陽明喘而胸滿者。麻黃湯。太陽少陽麻黃合小柴胡湯。通用九味羌活湯加石膏、知母、枳殼。蓋在經(jīng)則汗。過經(jīng)則下也。
柯琴曰。首條。本陽明病而略兼太少也。雖三陽合病。而陽明癥居多。則當(dāng)獨(dú)取陽明矣。無表癥。則不宜汗。胃不實(shí)。則不宜下。此陽明半表里癥。
首條。論病狀及治方。
二條。詳病脈。探病情。究病機(jī)。必兩條合參。而合病之大要始得。
三條。三陽俱受氣于胸中。而部位則屬陽明。若喘屬太陽。嘔屬少陽。故胸滿而喘者。尚未離乎太陽。雖有陽明可下之癥而不可下。如嘔多。雖有陽明可攻之癥而不可攻。亦以未離乎少陽也。
四條。不言兩經(jīng)相合何等癥。但舉下利而言。是病偏于陽明矣。
五條。太陽陽明合病。太陽少陽合病。陽明少陽合病。必自下利。則下利似乎合病當(dāng)然之癥。今不下利而嘔。又似乎與少陽合病矣。于葛根湯加半夏。兼解少陽半里之邪。便不得為三陽合病。
六條。兩陽合病。陽盛陰虛。陽氣下陷入陰中。故自下利。太陽與陽明合病。是邪初入陽明之里。太陽與少陽合病。是邪初入少陽之里。
七條。兩陽合病。必見兩陽之脈。陽明脈大。少陽脈弦。此為順脈。若大而不弦。負(fù)在少陽。
弦而不大。負(fù)在陽明。是互相克賊。皆不順之候。
鰲按。合病并病。本兼陽明少陽。今但列太陽經(jīng)者。從其先也。既列太陽。自不必復(fù)入陽明少陽款中矣。特志于此。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jì) 26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綱】仲景曰。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輾側(cè)??诓蝗识婀?。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
則額上出汗。手足冷。若自汗出者。
白虎湯主之。三陽合病。脈浮大在關(guān)上。但欲睡眠。合目則汗。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麻黃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陽明少陽合病。必自下利。其脈不負(fù)者。順也。負(fù)者。失也?;ハ嗫速\。名為負(fù)。少陽負(fù)趺陽者。為順也。
【目】李曰?;蛞魂栂炔?。一陽隨病?;蚨柾??;蛉柾?。不傳者謂之合病。自利者。下利溏泄。三陽合病。寒邪盛而里氣不和也。氣行下則利。氣逆上則嘔。太陽合陽明。
自利惡寒。升麻葛根湯。惡熱者。白虎湯。太陽合少陽自利者。黃芩湯。并加半夏生姜。陽明少陽。自利最重。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湯。有宜下者。本太陽病。因汗下滲亡津液。胃腑燥實(shí)。轉(zhuǎn)屬陽明。謂之太陽陽明。脾約丸潤(rùn)之。本少陽病。因汗?jié)B。熱入胃腑。大便燥者。大柴胡微下之。本陽明經(jīng)病。熱盛。傳入胃腑。謂之正陽陽明。乃本經(jīng)自病也。宜調(diào)胃承氣湯從中治之。蓋太陽少氣。
少陽少血。惟陽明居二陽之中。氣血俱多。所以從中治陽明而不敢犯太陽少陽也。又三陽合病面垢等一條。白虎加人參湯主之。不可汗下。亦從中治也。有宜汗者。表癥頭疼惡寒未除。為太陽尚未過經(jīng)。尤宜發(fā)汗。如太陽陽明喘而胸滿者。麻黃湯。太陽少陽麻黃合小柴胡湯。通用九味羌活湯加石膏、知母、枳殼。蓋在經(jīng)則汗。過經(jīng)則下也。
柯琴曰。首條。本陽明病而略兼太少也。雖三陽合病。而陽明癥居多。則當(dāng)獨(dú)取陽明矣。無表癥。則不宜汗。胃不實(shí)。則不宜下。此陽明半表里癥。
首條。論病狀及治方。
二條。詳病脈。探病情。究病機(jī)。必兩條合參。而合病之大要始得。
三條。三陽俱受氣于胸中。而部位則屬陽明。若喘屬太陽。嘔屬少陽。故胸滿而喘者。尚未離乎太陽。雖有陽明可下之癥而不可下。如嘔多。雖有陽明可攻之癥而不可攻。亦以未離乎少陽也。
四條。不言兩經(jīng)相合何等癥。但舉下利而言。是病偏于陽明矣。
五條。太陽陽明合病。太陽少陽合病。陽明少陽合病。必自下利。則下利似乎合病當(dāng)然之癥。今不下利而嘔。又似乎與少陽合病矣。于葛根湯加半夏。兼解少陽半里之邪。便不得為三陽合病。
六條。兩陽合病。陽盛陰虛。陽氣下陷入陰中。故自下利。太陽與陽明合病。是邪初入陽明之里。太陽與少陽合病。是邪初入少陽之里。
七條。兩陽合病。必見兩陽之脈。陽明脈大。少陽脈弦。此為順脈。若大而不弦。負(fù)在少陽。
弦而不大。負(fù)在陽明。是互相克賊。皆不順之候。
鰲按。合病并病。本兼陽明少陽。今但列太陽經(jīng)者。從其先也。既列太陽。自不必復(fù)入陽明少陽款中矣。特志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