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膠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以甜故也。
傷寒與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證而誤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fā)熱汗出而解。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方見上)
太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膠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以甜故也。
傷寒與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證而誤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fā)熱汗出而解。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方見上)
太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