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350】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四肢厥逆,而脈見遲澀,是為里寒,厥而脈滑,是里有熱也。蓋燥熱內郁,侵奪陰位,陰氣浮散,外居肢節(jié),故肢冷而脈滑。白虎湯,石膏清金而退熱,知母潤燥而瀉火,甘草、梗米補中而化氣,生津而解渴也。
胃陽素盛之人,陰虛火旺,一被感傷,經熱內蒸,津液消爍,則成陽明下證。而胃火未盛,肺津先傷,是以一見渴證,先以白虎涼金瀉熱,滋水滌煩。膈熱肅清,則不至入胃,而致煩熱亡陰之害矣。
白虎證即將來之大承氣證,而里熱未實,從前之大青龍證,而表寒已解者也。表寒已解,故不用麻黃,里熱未實,故不用硝、黃。
〖白虎湯〗八?。ǚ健?3】)
【73】白虎湯
知母六兩石膏碎,綿裹,一斤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350】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四肢厥逆,而脈見遲澀,是為里寒,厥而脈滑,是里有熱也。蓋燥熱內郁,侵奪陰位,陰氣浮散,外居肢節(jié),故肢冷而脈滑。白虎湯,石膏清金而退熱,知母潤燥而瀉火,甘草、梗米補中而化氣,生津而解渴也。
胃陽素盛之人,陰虛火旺,一被感傷,經熱內蒸,津液消爍,則成陽明下證。而胃火未盛,肺津先傷,是以一見渴證,先以白虎涼金瀉熱,滋水滌煩。膈熱肅清,則不至入胃,而致煩熱亡陰之害矣。
白虎證即將來之大承氣證,而里熱未實,從前之大青龍證,而表寒已解者也。表寒已解,故不用麻黃,里熱未實,故不用硝、黃。
〖白虎湯〗八?。ǚ健?3】)
【73】白虎湯
知母六兩石膏碎,綿裹,一斤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