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懸解》 脈法四十三

    問曰:經(jīng)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謂也?師曰:脈,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假令下利,寸口、關(guān)上、尺中悉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若見損脈來至,為難治。

    三菽、六菽數(shù)語,《難經(jīng)·五難》之文。脈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肺主皮,心主脈,其脈俱浮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脾主肉,脈在浮沉之間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肝主筋,腎主骨,其脈俱沉也。

    肺心為陽,肝腎為陰,假令下利,陰病也。寸口、關(guān)上、尺中悉不見脈,陽氣脫也。然尺中時一小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腎氣未絕,猶可治。若再見損脈來至,便為難治。損脈者,遲脈也,《難經(jīng)》:一呼一至曰離經(jīng),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張杲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作者:
  • 作者:
    程杏軒
  •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是總論病證,是治療法則,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作者:
  • 作者:
    趙濂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