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總病論》 辟溫疫論

    作者: 龐安石

    療疫氣令人不相染,及辟溫病傷寒屠蘇酒。(通俗文曰∶屋平曰屠蘇?!稄V雅》云∶屠蘇,庵也。然屠蘇平而庵圓,所以不相同,今人寒月廳事下作版閣是也。尊貴之家,閣中施羽帳錦幃,聚會(huì)以御寒,故正旦會(huì)飲辟溫酒,而以屠蘇為名也。)

    大黃 桂枝 桔梗 川椒(各十五銖) 白術(shù)(十銖) 烏頭 菝 防風(fēng)(各六銖)

    咀,縫囊盛,以十二月晦日早,懸沉井中至泥,正旦平曉,出藥置酒中,屠蘇之東,向戶飲之。屠蘇之飲,先從小起,多少自任。一人飲一家無(wú)病,一家飲一里無(wú)恙。飲藥酒三朝,還置井中。

    若能歲歲飲,可代代無(wú)病,當(dāng)家內(nèi)外井皆悉著藥,辟溫氣也。忌豬肉、生蔥、桃李、雀肉等。

    辟溫粉

    芎 術(shù) 白芷 本 苓陵香(等分)

    為末,每一兩半入英粉四兩,和勻,常撲身上,無(wú)英粉蚌粉亦可。凡出汗大多,欲止汗,宜此法。

    入溫家令不相染,研雄黃并嚏法

    水研光明雄黃,以筆濃蘸涂鼻竅中,則疫氣不能入,與病患同床亦不相染。五更初洗面后及臨時(shí)點(diǎn)之。凡溫疫之家,自生臭穢之氣,人聞其氣實(shí)時(shí)以紙筋探鼻中,嚏之為佳。不爾,邪氣入上元宮,遂散百脈而成斯病也。以雄黃點(diǎn)之,則自不聞其氣,并辟諸惡怪夢(mèng)神良。

    常以雞鳴時(shí),存心念四海神名三七遍,辟百邪惡鬼,令人不病溫。

    東海神阿明 南海神祝融 西海神巨乘 北海神禺強(qiáng)每入病患室,存心念三遍,口勿誦。

    古今名賢傳,許季山所撰千敷散,辟溫疫惡疾,不相染著。

    附子(一個(gè),一分者) 細(xì)辛 干姜 麻子 柏實(shí)(各一分)

    細(xì)末,和入柏實(shí)、麻子令勻,酒服方寸匕。服藥一日,十年不病;二日二十年不病;三日三十年不病,受師法保應(yīng)。三日服之,歲多疫則預(yù)服之。不飲酒,井花水服亦得。忌豬肉、生菜。

    辟溫殺鬼丸,薰百鬼惡氣。

    雄黃 雌黃(各二兩) 羊角 虎頭骨(各七兩) 龍骨 鱉甲 陵鯉甲 皮(各三兩) 樗雞(十五枚,無(wú),以芫青五枚代) 空青(一兩,無(wú),以石綠代) 川芎 真朱砂(各五兩)東門(mén)上雞頭(一枚)

    細(xì)末,以臘二十兩并丸,雞頭大,正旦門(mén)前燒一丸,男左女右,臂上帶一丸,辟百惡;獨(dú)吊喪問(wèn)死,吞下一丸,小豆大;天陰大霧,燒一丸于門(mén)牖前,極佳。

    務(wù)成子螢火丸,主辟疾病惡氣,百鬼虎野狼,蛇虺蜂蠆諸毒,五兵白刃,盜賊兇害。

    昔冠軍將軍武威太守劉子南從尹公受得此方,永平十二年于虜界交戰(zhàn)敗績(jī),士卒掠盡,子南被圍,矢如雨,未至子南馬數(shù)尺,矢輒墮地,虜以為神人,各解圍而去。子南以方教子及諸兄弟為將者,皆未嘗被傷,累世秘之。漢末青牛道士得之,以傳安定皇甫隆,隆傳魏武帝,乃有人得之,故一名冠軍丸,一名武威丸。(曾試此法,一家五十余口俱染病,唯四人帶者不染。)

    螢火 鬼箭(削取皮羽) 蒺藜(各一兩) 雄黃 雌黃 礬石(各二兩) 羊角 鍛灶灰 鐵錘柄(入鐵處燒焦,各一兩半)

    為末,以雞子黃、丹雄雞冠一具和之,如杏子大,作三角絳囊盛五丸,帶左臂,若從軍,系腰下勿離身,若在家,掛戶之上,辟絕賊盜溫疫,神良。

    劉根別傳曰∶ 川太守到官,民大疫,掾吏死者過(guò)半,夫人、郎君悉病。府君從根求消除疫氣之術(shù),根曰∶寅歲泄氣在亥,今年太歲在寅,于聽(tīng)事之亥地,穿地深三尺,廣與深同,取沙三斛著中,以淳酒三升沃其上。府君從之,病者即愈,疫氣遂絕。(于聽(tīng)事取太歲六合之地也。)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