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來源』本品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常用名』粉丹皮、丹皮、丹通。
『產(chǎn)地』安徽、四川、陜西、山東、甘肅、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末冬初采挖。
『炮制方法』將原藥洗去泥土,冬春用溫水洗,夏秋用涼水洗,撈起濾干水份,上蓋濕布潤1夜,取出切橫片1分厚,曬干即得。各地制法不同,根據(jù)處方需要,有用鹽水炒,有清炒,有炒炭用等。
『用量』3~9克。
『貯存』裝缸內(nèi),加蓋,防潮。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來源』本品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常用名』粉丹皮、丹皮、丹通。
『產(chǎn)地』安徽、四川、陜西、山東、甘肅、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末冬初采挖。
『炮制方法』將原藥洗去泥土,冬春用溫水洗,夏秋用涼水洗,撈起濾干水份,上蓋濕布潤1夜,取出切橫片1分厚,曬干即得。各地制法不同,根據(jù)處方需要,有用鹽水炒,有清炒,有炒炭用等。
『用量』3~9克。
『貯存』裝缸內(nèi),加蓋,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