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炮制》 菟絲子

    『來源』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吐絲子。

    『產(chǎn)地』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炮制方法』將原藥篩凈灰塵及雜質(zhì),裝入瓢內(nèi)在清水中淘去砂子濾干水份,曬干或烘干。若制菟絲子餅取凈菟絲子,投入甑內(nèi)蒸或放入鍋內(nèi)煮熟,以吐絲為度,取出加面粉(藥10斤,面粉1斤,并加適量開水拌勻,再投入木板壓成2~3分厚,用刀劃成6分長方塊,曬干或烘干備用)。若取藥入腎,用鹽水炒(藥1斤,鹽6克化水30毫升,隨炒隨灑入鹽水,炒至黃色為度。若取其活血,用酒炒(每斤藥用白酒1兩)酒拌入吐絲餅,候吸勻,投入鍋內(nèi)炒至焦黃色為度。菟絲子炒法與菟絲餅同。

    『用量』9~15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防蟲。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