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刺兒菜或刻葉刺兒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白丹參
『產(chǎn)地』湖南、湖北、江蘇、江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雜質(zhì),洗凈,冬季用溫水浸20分鐘,春、夏、秋用冷水浸10分鐘,撈入筐內(nèi),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1分厚橫片,曬干。
『用量』6~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yàn)尸體后所見,提出對(duì)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刺兒菜或刻葉刺兒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白丹參
『產(chǎn)地』湖南、湖北、江蘇、江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雜質(zhì),洗凈,冬季用溫水浸20分鐘,春、夏、秋用冷水浸10分鐘,撈入筐內(nèi),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1分厚橫片,曬干。
『用量』6~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