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
『常用名』均姜、白姜。
『產(chǎn)地』與生姜同。
『炮制方法』將原藥洗凈,春冬季用熱水浸半小時,夏秋季用溫水略浸片刻,撈入筐內(nèi),濾干水分,投入缸內(nèi)潤透,取出切直片半分厚,曬干。若取其止血化瘀,則炒炭,先將干姜切成丁塊,投入鍋內(nèi),炒至外皮灰黑內(nèi)深黃色體泡為度。亦可用沙炒炮姜。
『用量』1~6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防潮。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
『常用名』均姜、白姜。
『產(chǎn)地』與生姜同。
『炮制方法』將原藥洗凈,春冬季用熱水浸半小時,夏秋季用溫水略浸片刻,撈入筐內(nèi),濾干水分,投入缸內(nèi)潤透,取出切直片半分厚,曬干。若取其止血化瘀,則炒炭,先將干姜切成丁塊,投入鍋內(nèi),炒至外皮灰黑內(nèi)深黃色體泡為度。亦可用沙炒炮姜。
『用量』1~6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