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世醫(yī)得效方》 瘧疾

    作者: 危亦林

    香蘇香薷散

    治春傷風,夏伏暑作瘧。其證自汗惡風,先熱后寒,或但熱不寒。每服三錢,蔥白二根,水一大盞煎服。(方并見大方科傷寒、傷暑類。)

    十神湯

    治夏傷濕、秋傷風作瘧。其證寒熱自汗,嘔吐身疼。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三木瓜二片煎。秋末感風冷,冬又傷寒,或感溫暖之氣,先寒后熱,亦服。(方見大方科類。)

    五苓散

    分陰陽,和榮衛(wèi)。用人參少許,茵陳,車前草各一根,煎湯服。弱者,木瓜、紫蘇或服通苓散亦可。(方并見大方科傷暑泄瀉類)

    人參湯

    治熱多寒少。每服二錢,生姜二片,麥門冬十粒去心,正地骨皮少許煎,多服取效小柴胡湯。方見大方科傷寒陽證類。)

    草果平胃散

    治寒多熱少。方見大方科瘧類。

    爭功散

    治熱瘧多效。

    知母貝母柴胡(去蘆)常山甘草山梔子檳榔(各五錢)蟬蛻(十個)地骨皮(去上銼散。每服三錢,用桃柳枝各五寸煎。未效,用過路葛藤五寸煎服。

    勝金丸

    (方見大方科瘧類。)

    蕩脾丸

    化痰消積,進食駐顏。及治氣喘,疳積。

    杏仁(一兩,去皮尖,用蚌粉炒令黃色)半夏(一兩,生姜自然汁浸一宿,次日焙)巴豆(上為末,用大好北棗七枚,入燈心,水蒸,去皮核,取肉為丸。每服五丸,常服燈心、棗子或

    通神餅

    截瘧有功。

    甘草末(三錢)綠豆末敗荷葉(各三錢)砒霜(半錢生)朱砂(一錢半)定粉(半錢)腦上煉蜜丸,梧桐子大,作餅子。周歲半丸或一丸,大者二丸而止,一日只一服,不可過多。

    參苓白術散

    愈后調(diào)理脾胃。(方見大方科脾胃類。)

    紅丸子

    治血膜包水,僻側(cè)于脅旁,時時作痛,發(fā)寒熱。瘧家中脘多蓄黃水,日久結癖亦效三棱(煨)莪術(煨)芫花桃仁(去皮,別研)杏仁(去皮,別研)朱砂烏梅(炒)巴豆上為末,醋糊丸,小綠豆大,朱砂為衣。米湯空腹下。

    又方

    三棱莪術川楝(去核)陳皮(去白)青皮(去白)芫花上用芫花醋浸一夕,炒漸干,入三棱、莪術同炒,又入川楝,陳皮,青皮同炒焦,取為末,大。

    一歲二丸,臨睡米飲下。此二方稍相似,不若于方中和桃仁與烏梅則尤妙。又用蒜湯下蕩脾

    木鱉膏

    貼痞癖。

    木鱉(多用,去殼)獨蒜(半錢)雄黃(半錢)上杵為膏,入醋少許,蠟紙貼患處。

    灸法∶

    兩乳下一寸各三壯。

    枳實理中丸

    治虛氣痞塞,胸膈留飲,聚水腹脅,或加脹滿,手不可近。四君子湯加枳實去干姜炮為末,煉蜜丸,綠豆大,熱湯化下??剩予槭V根。下利,加牡蠣粉各等分驗。

    桔梗枳殼湯

    治熱氣痞滿,胸膈兩脅按之則痛。

    枳殼(去穣)桔梗(去蘆,各五錢)半夏(湯洗)黃芩栝蔞仁黃連(去須。

    各三錢)上銼散。生姜、麥門冬去心煎服。利黃涎沫即安。

    蘇合香丸

    治神氣嫩弱,外邪客氣獸畜異物暴觸忤,口吐青黃白沫,水谷鮮雜,面色變易,痛,反側(cè)螈,狀似驚癇,但眼不上竄視,其口中懸壅左右若有小小腫核,即以竹針或以指瓜摘破,急作醋炭降真香、皂角熏之,卻服此。(方見大方科中氣類。)上每服一丸,姜湯調(diào)開,頻頻與服。次用豉三合,水濕捏為丸如雞子大。摩兒囟上及足心各久難

    雄麝散

    治客忤、腹痛、危急。

    雄黃(一錢)明乳香(半錢)生麝香(一字)上為末。每一字,刺雞冠血調(diào)灌之。

    犀角散

    治客忤,驚啼,壯熱。

    天麻犀角麥門冬(去心)鉤藤朱砂(各一錢)鐵粉雄黃(半錢)生麝(少許)上為末。每服半錢,金銀煎湯調(diào)。但服安神丸亦可。(方見前。)

    黃土散

    治小兒卒客忤。

    灶中黃土蚯蚓糞(各等分)上研細,水調(diào)涂兒頭上及五心良。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作者:
  • 作者: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作者:
    葉霖
  • 作者:
    徐靈胎
  • 作者:
    王九思
  •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作者:
    朱梓
  • 作者:
    朱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