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消腎,亦去內(nèi)消。多因快情縱欲,極意房中,年少懼不能房,多服丹石;及失志傷腎,遂致唇口干焦,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黃,五色浮濁,大便燥實,小便大利而不甚渴。
白茯苓 胡桃肉(湯去薄皮,別研) 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臍,切作片,生姜汁一盞蛤粉一分同煮干,焙)
上等分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三五十丸;或為散,以米飲調(diào)下,食前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消腎,亦去內(nèi)消。多因快情縱欲,極意房中,年少懼不能房,多服丹石;及失志傷腎,遂致唇口干焦,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黃,五色浮濁,大便燥實,小便大利而不甚渴。
白茯苓 胡桃肉(湯去薄皮,別研) 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臍,切作片,生姜汁一盞蛤粉一分同煮干,焙)
上等分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三五十丸;或為散,以米飲調(diào)下,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