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仁術便覽》 大造丸

    作者: 張潔

    紫河車(一具,用男初胎者,米泔水洗凈,焙) 敗龜板(童便浸七日,酥炙透,二兩)黃柏(去皮,鹽酒炒,一兩半) 杜仲(去皮,酥炙斷絲,一兩半) 牛膝(去苗,酒浸曬干,一兩二錢) 生地黃(四兩,入砂仁末六錢、白茯苓重二兩者,稀絹袋盛藥,沙器煮干,添酒七次

    上末,連地黃石臼中搗極勻,酒米糊丸梧子大??招呐R臥鹽湯、白湯任下,冬月用酒送。

    一方 加人參一兩,夏月加五味子五錢。婦人服,加當歸二兩。

    制河車法∶先用米泔水洗過,將河車輕輕擺開,換洗泔五次,不動筋膜,此乃初結之真氣也。將竹器全盛,長流水中浸一刻取生氣,提出,以瓦小盆全盛,于木甑內(nèi)緩之蒸之極熟如糊,取出先傾自然汁在藥末內(nèi),略和勻,此天元正氣汁也。河車放石臼內(nèi),木椎擂千下如糊樣,通將前藥汁末同和勻,再搗千余杵,眾手為丸。此全天元真氣,以人補人最妙,世所少知,用火焙酒煮及去筋膜,大誤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寧原
  • 作者: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