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有中年人,臟腑久虛,大便?;?,忽得瘧疾,嘔吐異常,惟專用人參為能止嘔,其他瘧劑并不可施,遂以茯苓二陳東加人參、縮砂,而倍用白豆蔻,進一二服,病患自覺氣脈頗消,于是寒熱不作。蓋白豆蔻能消能磨,流行三焦,營衛(wèi)一轉(zhuǎn),寒熱自平。繼今遇有嘔吐發(fā)瘧之證,或其人素嘔而發(fā)瘧,謹(jǐn)勿用常山,惟以生蘿卜、生姜各研自然汁半盞,入蜜三四匙、烏梅兩個同煎,吞局方雄黃丸三四粒,候其利下惡血、痰水,即以人參、川芎、茯苓、半夏、縮砂、甘草調(diào)之,萬一嘔不止而熱不退,卻用真料小柴胡湯多加生姜主治。其或嘔吐大作而又發(fā)熱,且先與治瘧生熟飲,嘔定以小柴胡湯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