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查古籍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石膏(圖缺),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今汾、孟、虢、耀州、興元府亦有之。生于山石上,色至瑩白,其黃者不堪。此石與方解石絕相類,今難得真者。用時,惟取未破者以別之。其方解石,不附石而生,端然獨處,外皮有土及水苔色,破之皆作方棱。石膏自然明瑩如玉石,此為異也。采無時。方解石,舊出下品?!侗窘洝吩啤蒙缴健L针[居以為長石,一名方石,療體相似,疑是一物。蘇恭云∶療熱不減石膏,若然似可通用,但主頭風不及石膏也。又今南方醫(yī)家著一說云∶按本草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但方解石不因石端然獨處。又云∶今市人皆以方解石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又陶隱居謂石膏皆在地中,雨后時時自出,取之皆如棋子,此又不附石生也。二說相反,未知孰是。今詳石膏,既與方解石肌理、形段、剛柔皆同,但以附石、不附石,豈得功力相異也。但意今之所用石膏、方解者,自是方解石,石膏乃別是一物爾。今石膏中時時有瑩澈可愛,有縱理而不方解者,好事者或以為石膏。
然據本草,又似長石。又有議者,以謂青石間往往有白脈貫澈類肉之有膏肪者,為石膏。此又本草所謂理石也。然不知石膏定是何物。今且依市人用方解石。然博物者,亦宜堅考其實也。今密州九仙山東南隅地中,出一種石,青白而脆,擊之內有火,謂之玉火石,彼土醫(yī)人常用之。云味甘、微辛,溫。療傷寒發(fā)汗,止頭目昏眩痛,功與石膏等。彼土人或以當石膏,故以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