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治諸風。
上于五月五日午時,干地刈取蒼耳葉,洗曝燥搗,下篩酒若漿,服一方寸匕,日三作散。若吐逆可蜜和為丸,每服十丸,進前計一方寸匕數(shù)也,風輕易治者日再服。若身體有風者,皆作粟樣,從肌膚出,或如麻豆粒,此為風毒了也,可以鈹針刺潰,出之皆黃汁,出盡乃止。五月五日多取陰干,貯大甕中,稍取用之,此草辟惡,若欲看病省疾者便服之,令人無所畏。若時氣不和,舉家服之。若病胃脹滿,心悶發(fā)熱,即服之,并殺三蟲腸痔,能進食,一周年服之佳。七月七九月九皆可采用。一方用子,炒令香,搗去刺,使腹破浸酒服,能去風補益。一方取嫩葉一石切搗,和五升麥團作塊,放于蒿艾中,盛二十日,狀成曲,取米一斗,炊作飯,看冷暖入蒼耳麥曲,作三大升釀之,封二十四日成熟,取此酒可兩重布不得全密,則溢出,又不可和馬肉食之,空心暖服酒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