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無毒
磨刀水主利小便消熱腫(本草綱目)【味】咸【性】寒【治】(活人心云)耳中卒痛磨刀鐵漿滴入即愈○(集簡(jiǎn)方)治小便不通磨刀交股水一盞服之效○又方治肛門腫痛欲作痔瘡急取屠刀磨水服甚效【合治】(扁鵲云)盤腸生產(chǎn)腸干不上者以磨刀水少潤(rùn)腸煎好磁石一杯溫服自然收上【禁】不宜洗手恐生濕瘡【解】(救急方)解蛇咬毒攻入腹以兩刀于水中相摩飲其汁即能解其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