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千金食治》 果實(shí)第二(二十九條)

    作者: 孫思邈

    檳榔∶味辛、溫、澀、無毒。消谷逐水;除淡 ;殺三蟲,去伏尸;治寸白。

    豆蔻∶味辛、溫、澀、無毒。溫中,主心腹痛,止吐嘔,去口氣臭。

    蒲桃∶味甘、辛、平、無毒。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qiáng)志,令人肥健,耐饑,忍風(fēng)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治腸間水,調(diào)中。可作酒,常飲益人。逐水,利小便。

    覆盆子∶味甘、辛、平、無毒。益氣、輕身、令發(fā)不白。

    大棗∶味甘、辛、熱、滑、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氣,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bǔ)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可和百藥,補(bǔ)中益氣,強(qiáng)志,除煩悶,心下懸,治腸 。久服輕身,長(zhǎng)年不饑,神仙。

    生棗∶味甘、辛。多食令人熱渴,氣脹。若寒熱羸瘦者,彌不可食,傷人。

    藕實(shí)∶味苦、甘、寒、無毒。食之令人心歡,止渴,去熱;補(bǔ)中養(yǎng)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一名水芝。生根寒,止熱渴,破留血。

    雞頭實(shí)∶味甘、平、無毒。主濕痹,腰脊膝痛;補(bǔ)中;除暴疾;益精氣,強(qiáng)志意,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芰實(shí)∶味甘、辛、平、無毒。安中,補(bǔ)五臟;不饑,輕身。一名菱。黃帝云∶七月勿食生菱芰,作蟯蟲。

    栗子∶味咸、溫、無毒。益氣,濃腸胃,補(bǔ)腎氣,令人耐饑。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

    櫻桃∶味甘、平、澀。調(diào)中益氣。可多食,令人好顏色,美志性。

    橘柚∶味辛、溫、無毒。主胸中瘕滿,逆氣,利水谷,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破五淋,利小便;治脾不能消谷,卻胸中,吐逆霍亂,止瀉利,去寸白。久服去口臭,下氣,通神。輕身長(zhǎng)年。一名橘皮,陳久者良。

    津符子∶味苦、平、滑。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梅實(shí)∶味酸、平、澀、無毒。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惡疾;止下利;好唾口干;利筋脈。多食壞人齒。

    柿∶味甘、寒、澀、無毒。通鼻、耳氣,主腸 不足,及火瘡、金瘡止痛。

    木瓜實(shí)∶味酸、咸、溫、澀,無毒。主濕痹氣,霍亂大吐下后腳轉(zhuǎn)筋不止。其生樹皮無毒,亦可煮用。

    榧實(shí)∶味甘、平、澀、無毒。主五痔,去三蟲,殺蠱毒、鬼疰惡毒。

    甘蔗∶味甘、平、澀、無毒。下氣和中,補(bǔ)脾氣,利大腸,止渴,去煩,解酒毒。

    棗∶味苦、冷、澀、無毒。多食動(dòng)宿病,益冷氣,發(fā)咳嗽。

    芋∶味辛、平、滑、有毒。寬腸胃、充肌膚,滑中。一名土芝,不可多食,動(dòng)宿冷。

    烏芋∶味苦、甘、微寒、滑,無毒。主消渴、癉熱;益氣。一名藉姑,一名水萍,三月采。

    杏核人∶味甘、苦、溫、冷而利、有毒。主咳逆上氣;腸中雷鳴;喉痹;下氣;產(chǎn)乳金瘡,寒心奔 ,驚癇,心下煩熱;風(fēng)氣去來,時(shí)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五月采之。其一核兩人者害人,宜去之。杏實(shí)尚生,味極酸,其中核猶未硬者,采之暴干食之,甚止渴,去冷熱毒。扁鵲云∶“杏人不可久服,令人目盲,眉發(fā)落,動(dòng)一切宿病?!碧液巳恕梦犊?,甘、辛、平、無毒。破瘀血,血閉 瘕,邪氣,殺小蟲,治咳逆上氣,消心下硬,除卒暴聲血,破 瘕,通月水,止心痛。七月采,凡一切果核中有兩人者并害人,不在用。其實(shí)味酸,無毒,多食令人有熱。黃帝云∶“飽食桃入水浴,成淋病”。

    李核人∶味苦、平、無毒。主僵仆躋,瘀血骨痛。實(shí)∶味苦、酸、微溫、澀、無毒。除固熱,調(diào)中,宜心,不可多食,令人虛。黃帝云∶“李子不可和白蜜食,蝕人五內(nèi)”。

    梨∶味甘、微酸、寒、澀、有毒。除客熱氣,止心煩。不可多食,令人寒中。金瘡、產(chǎn)婦勿食,令人萎困、寒中。

    林檎∶味酸、苦、平、澀、無毒。止渴、好唾。不可多食,令人百脈弱。

    柰子∶味酸、苦、寒、澀、無毒。耐饑、益心氣。不可多食,令人臚脹。久病患食之,病尤甚。

    安石榴∶味甘、酸、澀、無毒。止咽燥渴。不可多食,損人肺。

    枇杷葉∶味苦、平、無毒。主 不止,下氣。正爾削取生樹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煮汁冷服之,大佳。

    胡桃∶味甘、冷、滑、無毒。不可多食,動(dòng)痰飲,令人惡心,吐水、吐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