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方二十六首,并五不治證
凡水腫有五不治∶一面腫蒼黑,是肝敗不治;二掌腫無紋理,是心敗不治;三腹腫無紋理,是肺敗不治;四陰腫不起,是腎敗不治;五臍滿腫反者,是脾敗不治。
豬苓散
主虛滿,通身腫,利三焦,通水道方。
豬苓(去皮) 茯苓 葶藶(熬) 人參 五味子 防風 澤瀉 野狼毒 玄參 干姜 白術(shù)合) 蓯蓉(二分半)
上一十九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老小服一錢匕,日三,以小便利為度治百病諸荒邪狂走,氣痞冷病,歷年黃黑,大腹水腫,小兒丁奚,瘧疾經(jīng)年,霍亂中惡,蜚尸及暴疾,皆悉主之方。
芫青 巴豆(去心皮,熬) 斑蝥(各三十枚,去翅足,熬) 天雄(炮,去皮) 干姜(各半兩) 烏頭(炮,去皮) 細辛 蜀椒(汗,去目、閉口者) 附子(炮去皮) 躑躅 黃芩
上一十二味,細切,以絹袋中盛酒一斗,漬十日,去滓,服半合,日三,以知為度,暴滓作散。酒服半錢匕,日三,強人一錢。傷寒、中溫、濕冷、頭痛、拘急、寒熱、瘧發(fā)、頭風,皆須服一錢匕,濃覆取汗,初服當吐清汁三四升許。又主心疝,婦人無子。服之煩悶不堪者,飲冷水一升即解。
蒲黃酒
主通身腫,此風虛水氣,亦主暴腫方。
蒲黃 小豆 大豆(各一升)
上三味,以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商陸酒
主風水腫方。
取商陸,切一升,以酒二升,漬三宿,服一升當下,下者減之,從半升起,日三,盡更合服。
又方
取大豆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上酒一升,合煎取一升,隨能杯飲之,日三服,常令有酒勢。
茯苓丸
主水脹大。甄主簿與康公處得效方。
茯苓 白術(shù) 椒目(各一兩) 葶藶子(一兩半,熬) 桂心(三分) 芒硝 澤瀉 木防己(各五分) 甘遂(三分) 赤小豆 前胡 蕘花(各半兩,熬?!肚Ы稹纷鬈净ǎ?/p>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蜜湯服五丸,日一,稍加,以知為度。
漢防己煮散
主水腫上氣方(褚澄秘之)。
漢防己 澤漆葉 石葦(去毛) 桑白皮 澤瀉 丹參 茯苓 橘皮 白術(shù)(各三兩) 生姜(十兩,切) 郁李仁(五兩) 通草(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以水一升七合,納四方寸匕,煮取八合,頓服,日二,小便利為度。
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第二之水,先從心腫,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第三之水,先從腹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第四之水,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 本主之;第五之水,先從足趺腫,名曰黑水,其根在腎,連翹主之;第六之水,先從面至足腫,名曰玄水,其根在膽,芫花主之;第七之水,先從四肢起,腹?jié)M大,身盡腫,名曰風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第八之水,先四肢小腫,其腹腫獨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第九之水,先從小腸滿,名曰果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第十之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名曰氣水,其根在大腸,赤小豆主之。
上十病,皆藥等分,與病狀同者則倍之,白蜜和,先食,服一丸如小豆,日三,欲下病者,服三丸,弱者當以意節(jié)之。
治宿食、流飲、寒熱、溫病、水腫方∶郁李仁(十枚,熟研) 粳米(三合,研,令中斷)
上二味,以水四升合煮取二升,頓服,此粥日三度作服之,人強用十五枚,羸者五、六枚,不知者稍加之,以知為度。
炙鯉魚主腫滿方
取鯉魚長一尺五寸,以尿漬令沒一宿,平旦以木篦從口貫之至尾,炙令黃熟,去皮,宿勿食,空腹頓服之,不能者再服令盡,勿與鹽,神方。
男女新久腫得惡,暴風入腹,婦人新產(chǎn)上溷,清風入臟腹中如馬鞭者,噓吸短氣,咳嗽,一味大豆煎方。
大豆(一斗,擇令凈)
上以水五斗,煮之得一斗三升,澄清去下濁者,納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納汁中,煎取九升,宿勿食,旦服三升,溫覆取汗兩食頃,當下去風氣腫減。慎風冷。十日平復(fù)如故,除日服之佳。若急不可待除日,逐急令服合時,于清凈無人處,令童子一人視之,不用六畜婦人見之,自度身中腫未盡退,更服三升,瘥了了者,勿服也,神驗,千金不傳。
楮皮葉(一大束)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服之不過三四日,面腫乃減,雖得瘥,??煞?/p>
莨菪丸
治水氣腫,鼓脹,小便不利∶山連治韋司業(yè)得瘥,司業(yè)侄云表所送,云數(shù)用神莨菪子(一升) 羊肺(一具,青羊亦佳)
上二味,湯微炸肺,即薄切之,曝干搗末,以三年大醋浸莨菪子,一伏時出之,熬令變色,熟搗如泥,和肺末,蜜和搗作丸。食后一食久,服如梧子四丸,麥門冬飲服之,日三以喉麥門冬飲法麥門冬(二十五枚,去心) 粳米(二十五粒)
上二味,以大合三合半水煮之,米大熟,去滓,以下丸藥,每服常作。
有人虛肌積年,氣上似水,病眼似腫,而腳不腫方。
楮葉(八兩)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米煮粥,食如常食,勿絕,亦以當水,煮羹等皆用之,秋時多收,以擬經(jīng)冬用,其水多少濃淡,任人勿拘,此方慎蒜、面、豬、雞、魚、油膩,重者三年服之,永瘥,輕者一年瘥。
治水腫方
葶藶子(六兩,生用) 桂心(二兩)
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二。慎如前法,忌口味。
麻豆煎
主大腹水腫方。
大麻(一石,未入窖,不郁挹者) 赤小豆(一石,不得一粒雜)
上二味,取新精者仍凈揀擇,以水淘曝令干,蒸麻子使熟,曝令干,貯凈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之令黃香,惟須緩火,勿令焦,細搗取末,以水五升,研取汁令盡,凈器密貯之,明旦欲服,今夜以小豆一升凈淘漬之,至曉干漉去水,以新水煮,豆未及好熟即漉出令干,納麻子汁中煮令火爛熟為佳,空腹恣意食,日三。其陳郁麻子,益增其病,慎勿用之。
一切水腫,皆忌飽食,常須少饑后,有灸三里、絕骨,作魚羹法,見《千金》中。
苦瓠丸
主大水,頭面、遍身大腫滿方。
苦瓠白穣實捻如大豆粒
上一味,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午后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即瘥,三年慎口味,苦瓠須好無靨翳者,不爾有毒,不堪用。
檳榔丸
主水腫方。
檳榔 桂心 栝蔞 麻黃(去節(jié))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 茯苓 椒目 白術(shù)(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 吳茱萸(五合) 濃樸(炙) 干姜 黃 海藻(一本無) 木防己葶藶(熬)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七味,搗篩為末,煉白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二丸,日三,加至四丸,不知,又加二丸,可至十二丸。此主老小水腫、虛腫、大病客腫作喘者,用之佳。(一云忌海藻,必恐無此一味)風水,通身腫欲裂,利小便方。
防風 豬苓(去皮) 澤瀉 麻黃(去節(jié)) 茯苓(各四兩) 黃 (三兩) 澤漆 白術(shù)(各五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 大戟(各一升) 獨活(八兩) 酒(一斗) 大豆(二升,以水七升,煮一升)
上一十三味, 咀。以豆汁及酒合煮取七升,分六七服,一日一夜令盡,當小便極利為度。
澤漆根湯
主水通身洪腫,四肢無堪,或從消渴,或從黃膽,支飲,內(nèi)虛不足,榮衛(wèi)不通,血氣不化,氣實皮膚中,喘息不安,腹中響響脹滿,眼不得視方。
澤漆根(十兩) 赤小豆(二升) 茯苓(三兩) 鯉魚(一枚重五斤者,凈去腸胃) 生姜(八兩,切) 人參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七升,煮鯉魚、豆減七升,去之,納藥,煮取四升五合,去滓,一服三合,日三,弱人二合,日再服,氣下喘止可至四合, 時小便利,腫氣減,或小溏下。若小便大利,還從一合始,大利便止。若無鯉魚, 魚亦可。若水甚,不得臥,臥不得轉(zhuǎn)側(cè),加澤漆一斤;渴,加栝蔞二兩;咳,加紫菀二兩,細辛一兩,款冬一兩,桂心三兩,增魚汁二升。
大豆湯
主風水,通身大腫,眼不得開,短氣欲絕或咳嗽方。
大豆(一斗) 烏頭(炮,去皮) 黃 澤瀉(各三兩)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 半夏(六兩,洗) 茯苓 白術(shù)(各五兩) 生姜(七兩,切) 麻黃(去節(jié)) 豬苓(去皮)防風木防己(各四兩) 甘遂 甘草(炙,各二兩) 酒(一升)
上一十六味,以水四斗,先煮豆取一斗,去豆,納藥及酒合煮取七升,分七服,日四夜三,得快利小便為度,腫減便住,不必盡劑。若不得利小便者,加生大戟一升,葶藶二兩半,無不快也,萬不失一。
麻黃湯
主風濕,水疾,身體面目腫、不仁而重方。
麻黃(四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麻黃再沸,去沫,納甘草,煮取三升,分三服,重復(fù)日移二丈,汗出。不出更合服之,慎護風寒,皮水用之,良。
以苦瓠穣一枚,以水一石,煮一炊久,去滓,煎令可丸服如大豆,小便利后,作小豆羹,乃飲食之。
葶藶(五兩,熬) 牽牛子 澤瀉 昆布(洗) 海藻(洗) 豬苓(去皮,各三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五丸,日三。
石膽丸
主足脛腫,小便黃,胸痛頰車骨筋解開痛方。
石膽(研) 吳茱萸 天雄(炮去皮) 芫花(熬) 柏仁(各一分) 防風 蕘花(熬)杜仲(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為丸如蜱豆。以飲服三丸,日二。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方二十六首,并五不治證
凡水腫有五不治∶一面腫蒼黑,是肝敗不治;二掌腫無紋理,是心敗不治;三腹腫無紋理,是肺敗不治;四陰腫不起,是腎敗不治;五臍滿腫反者,是脾敗不治。
豬苓散
主虛滿,通身腫,利三焦,通水道方。
豬苓(去皮) 茯苓 葶藶(熬) 人參 五味子 防風 澤瀉 野狼毒 玄參 干姜 白術(shù)合) 蓯蓉(二分半)
上一十九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老小服一錢匕,日三,以小便利為度治百病諸荒邪狂走,氣痞冷病,歷年黃黑,大腹水腫,小兒丁奚,瘧疾經(jīng)年,霍亂中惡,蜚尸及暴疾,皆悉主之方。
芫青 巴豆(去心皮,熬) 斑蝥(各三十枚,去翅足,熬) 天雄(炮,去皮) 干姜(各半兩) 烏頭(炮,去皮) 細辛 蜀椒(汗,去目、閉口者) 附子(炮去皮) 躑躅 黃芩
上一十二味,細切,以絹袋中盛酒一斗,漬十日,去滓,服半合,日三,以知為度,暴滓作散。酒服半錢匕,日三,強人一錢。傷寒、中溫、濕冷、頭痛、拘急、寒熱、瘧發(fā)、頭風,皆須服一錢匕,濃覆取汗,初服當吐清汁三四升許。又主心疝,婦人無子。服之煩悶不堪者,飲冷水一升即解。
蒲黃酒
主通身腫,此風虛水氣,亦主暴腫方。
蒲黃 小豆 大豆(各一升)
上三味,以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商陸酒
主風水腫方。
取商陸,切一升,以酒二升,漬三宿,服一升當下,下者減之,從半升起,日三,盡更合服。
又方
取大豆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上酒一升,合煎取一升,隨能杯飲之,日三服,常令有酒勢。
茯苓丸
主水脹大。甄主簿與康公處得效方。
茯苓 白術(shù) 椒目(各一兩) 葶藶子(一兩半,熬) 桂心(三分) 芒硝 澤瀉 木防己(各五分) 甘遂(三分) 赤小豆 前胡 蕘花(各半兩,熬?!肚Ы稹纷鬈净ǎ?/p>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蜜湯服五丸,日一,稍加,以知為度。
漢防己煮散
主水腫上氣方(褚澄秘之)。
漢防己 澤漆葉 石葦(去毛) 桑白皮 澤瀉 丹參 茯苓 橘皮 白術(shù)(各三兩) 生姜(十兩,切) 郁李仁(五兩) 通草(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以水一升七合,納四方寸匕,煮取八合,頓服,日二,小便利為度。
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第二之水,先從心腫,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第三之水,先從腹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第四之水,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 本主之;第五之水,先從足趺腫,名曰黑水,其根在腎,連翹主之;第六之水,先從面至足腫,名曰玄水,其根在膽,芫花主之;第七之水,先從四肢起,腹?jié)M大,身盡腫,名曰風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第八之水,先四肢小腫,其腹腫獨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第九之水,先從小腸滿,名曰果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第十之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名曰氣水,其根在大腸,赤小豆主之。
上十病,皆藥等分,與病狀同者則倍之,白蜜和,先食,服一丸如小豆,日三,欲下病者,服三丸,弱者當以意節(jié)之。
治宿食、流飲、寒熱、溫病、水腫方∶郁李仁(十枚,熟研) 粳米(三合,研,令中斷)
上二味,以水四升合煮取二升,頓服,此粥日三度作服之,人強用十五枚,羸者五、六枚,不知者稍加之,以知為度。
炙鯉魚主腫滿方
取鯉魚長一尺五寸,以尿漬令沒一宿,平旦以木篦從口貫之至尾,炙令黃熟,去皮,宿勿食,空腹頓服之,不能者再服令盡,勿與鹽,神方。
男女新久腫得惡,暴風入腹,婦人新產(chǎn)上溷,清風入臟腹中如馬鞭者,噓吸短氣,咳嗽,一味大豆煎方。
大豆(一斗,擇令凈)
上以水五斗,煮之得一斗三升,澄清去下濁者,納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納汁中,煎取九升,宿勿食,旦服三升,溫覆取汗兩食頃,當下去風氣腫減。慎風冷。十日平復(fù)如故,除日服之佳。若急不可待除日,逐急令服合時,于清凈無人處,令童子一人視之,不用六畜婦人見之,自度身中腫未盡退,更服三升,瘥了了者,勿服也,神驗,千金不傳。
又方
楮皮葉(一大束)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服之不過三四日,面腫乃減,雖得瘥,??煞?/p>
莨菪丸
治水氣腫,鼓脹,小便不利∶山連治韋司業(yè)得瘥,司業(yè)侄云表所送,云數(shù)用神莨菪子(一升) 羊肺(一具,青羊亦佳)
上二味,湯微炸肺,即薄切之,曝干搗末,以三年大醋浸莨菪子,一伏時出之,熬令變色,熟搗如泥,和肺末,蜜和搗作丸。食后一食久,服如梧子四丸,麥門冬飲服之,日三以喉麥門冬飲法麥門冬(二十五枚,去心) 粳米(二十五粒)
上二味,以大合三合半水煮之,米大熟,去滓,以下丸藥,每服常作。
有人虛肌積年,氣上似水,病眼似腫,而腳不腫方。
楮葉(八兩)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米煮粥,食如常食,勿絕,亦以當水,煮羹等皆用之,秋時多收,以擬經(jīng)冬用,其水多少濃淡,任人勿拘,此方慎蒜、面、豬、雞、魚、油膩,重者三年服之,永瘥,輕者一年瘥。
治水腫方
葶藶子(六兩,生用) 桂心(二兩)
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二。慎如前法,忌口味。
麻豆煎
主大腹水腫方。
大麻(一石,未入窖,不郁挹者) 赤小豆(一石,不得一粒雜)
上二味,取新精者仍凈揀擇,以水淘曝令干,蒸麻子使熟,曝令干,貯凈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之令黃香,惟須緩火,勿令焦,細搗取末,以水五升,研取汁令盡,凈器密貯之,明旦欲服,今夜以小豆一升凈淘漬之,至曉干漉去水,以新水煮,豆未及好熟即漉出令干,納麻子汁中煮令火爛熟為佳,空腹恣意食,日三。其陳郁麻子,益增其病,慎勿用之。
一切水腫,皆忌飽食,常須少饑后,有灸三里、絕骨,作魚羹法,見《千金》中。
苦瓠丸
主大水,頭面、遍身大腫滿方。
苦瓠白穣實捻如大豆粒
上一味,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午后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即瘥,三年慎口味,苦瓠須好無靨翳者,不爾有毒,不堪用。
檳榔丸
主水腫方。
檳榔 桂心 栝蔞 麻黃(去節(jié))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 茯苓 椒目 白術(shù)(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 吳茱萸(五合) 濃樸(炙) 干姜 黃 海藻(一本無) 木防己葶藶(熬)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七味,搗篩為末,煉白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二丸,日三,加至四丸,不知,又加二丸,可至十二丸。此主老小水腫、虛腫、大病客腫作喘者,用之佳。(一云忌海藻,必恐無此一味)風水,通身腫欲裂,利小便方。
防風 豬苓(去皮) 澤瀉 麻黃(去節(jié)) 茯苓(各四兩) 黃 (三兩) 澤漆 白術(shù)(各五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 大戟(各一升) 獨活(八兩) 酒(一斗) 大豆(二升,以水七升,煮一升)
上一十三味, 咀。以豆汁及酒合煮取七升,分六七服,一日一夜令盡,當小便極利為度。
澤漆根湯
主水通身洪腫,四肢無堪,或從消渴,或從黃膽,支飲,內(nèi)虛不足,榮衛(wèi)不通,血氣不化,氣實皮膚中,喘息不安,腹中響響脹滿,眼不得視方。
澤漆根(十兩) 赤小豆(二升) 茯苓(三兩) 鯉魚(一枚重五斤者,凈去腸胃) 生姜(八兩,切) 人參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七升,煮鯉魚、豆減七升,去之,納藥,煮取四升五合,去滓,一服三合,日三,弱人二合,日再服,氣下喘止可至四合, 時小便利,腫氣減,或小溏下。若小便大利,還從一合始,大利便止。若無鯉魚, 魚亦可。若水甚,不得臥,臥不得轉(zhuǎn)側(cè),加澤漆一斤;渴,加栝蔞二兩;咳,加紫菀二兩,細辛一兩,款冬一兩,桂心三兩,增魚汁二升。
大豆湯
主風水,通身大腫,眼不得開,短氣欲絕或咳嗽方。
大豆(一斗) 烏頭(炮,去皮) 黃 澤瀉(各三兩)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 半夏(六兩,洗) 茯苓 白術(shù)(各五兩) 生姜(七兩,切) 麻黃(去節(jié)) 豬苓(去皮)防風木防己(各四兩) 甘遂 甘草(炙,各二兩) 酒(一升)
上一十六味,以水四斗,先煮豆取一斗,去豆,納藥及酒合煮取七升,分七服,日四夜三,得快利小便為度,腫減便住,不必盡劑。若不得利小便者,加生大戟一升,葶藶二兩半,無不快也,萬不失一。
麻黃湯
主風濕,水疾,身體面目腫、不仁而重方。
麻黃(四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麻黃再沸,去沫,納甘草,煮取三升,分三服,重復(fù)日移二丈,汗出。不出更合服之,慎護風寒,皮水用之,良。
治水腫方
以苦瓠穣一枚,以水一石,煮一炊久,去滓,煎令可丸服如大豆,小便利后,作小豆羹,乃飲食之。
又方
葶藶(五兩,熬) 牽牛子 澤瀉 昆布(洗) 海藻(洗) 豬苓(去皮,各三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五丸,日三。
石膽丸
主足脛腫,小便黃,胸痛頰車骨筋解開痛方。
石膽(研) 吳茱萸 天雄(炮去皮) 芫花(熬) 柏仁(各一分) 防風 蕘花(熬)杜仲(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為丸如蜱豆。以飲服三丸,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