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名壅疾,謂濕氣壅塞經(jīng)絡(luò)致痛也,忌用補劑。若專事溫補,必成廢疾。有寒濕、風濕、濕熱之分,宜細按后列脈癥加減擬方治之。
當歸三錢
舊木瓜二錢,酒炒 細木通一錢半 羌活一錢半 生薏米五錢 紫蘇梗一錢半防風一錢半
加生赤小豆皮五錢,同煎。
臨夜發(fā)熱而痛,脈濡而數(shù)者為濕熱,加黃柏、麥冬同煎。晝夜憎寒作痛,脈濡而遲者為寒濕,加蒼術(shù)、干姜、附子、防已、加皮(去木通、蘇梗)。其腫痛走注無常,或踝,或膝,或脛,脈濡浮兼數(shù)者為風濕,加生地、牛膝(去木瓜、薏米、蘇梗)。不效,再加入芒硝、大黃同煎。若嗜酒而伏酒濕毒者,辨脈與癥,或兼寒、兼熱、兼風,遵上三法選藥施治,重加枳棋子、干葛花,以解酒毒?;蛴冒完邋X(糯米拌水炒干去米),大黃一兩炒,同為末,蜜丸(名巴黃丸)溫水送下五七十丸(仍須戒酒)。凡腳痛,山甲、地龍可加作引。若走動而痛上臂手,須加靈仙。另有干腳氣痛不腫而躇縮,枯細當潤,血清燥(宜玉竹、生地、麥冬、天冬、胡麻、石斛、牛膝、歸須、鱉甲、阿膠等)。又有陰虛腳痛,足跟锨腫而紅,當補腎養(yǎng)營(宜龜版、生地、熟地、當歸、大冬、杞子仁、杜仲、玉竹、巴戟、黃柏、知母、牛膝等),二癥與腳氣濕癥大相反,彼此誤治,必增劇。
2007年07月10日 發(fā)布
《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于2007年6月18日經(jīng)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局務(wù)會審議通過,現(xiàn)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長:邵明立
二○○七年七月十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此名壅疾,謂濕氣壅塞經(jīng)絡(luò)致痛也,忌用補劑。若專事溫補,必成廢疾。有寒濕、風濕、濕熱之分,宜細按后列脈癥加減擬方治之。
當歸三錢
舊木瓜二錢,酒炒 細木通一錢半 羌活一錢半 生薏米五錢 紫蘇梗一錢半防風一錢半
加生赤小豆皮五錢,同煎。
臨夜發(fā)熱而痛,脈濡而數(shù)者為濕熱,加黃柏、麥冬同煎。晝夜憎寒作痛,脈濡而遲者為寒濕,加蒼術(shù)、干姜、附子、防已、加皮(去木通、蘇梗)。其腫痛走注無常,或踝,或膝,或脛,脈濡浮兼數(shù)者為風濕,加生地、牛膝(去木瓜、薏米、蘇梗)。不效,再加入芒硝、大黃同煎。若嗜酒而伏酒濕毒者,辨脈與癥,或兼寒、兼熱、兼風,遵上三法選藥施治,重加枳棋子、干葛花,以解酒毒?;蛴冒完邋X(糯米拌水炒干去米),大黃一兩炒,同為末,蜜丸(名巴黃丸)溫水送下五七十丸(仍須戒酒)。凡腳痛,山甲、地龍可加作引。若走動而痛上臂手,須加靈仙。另有干腳氣痛不腫而躇縮,枯細當潤,血清燥(宜玉竹、生地、麥冬、天冬、胡麻、石斛、牛膝、歸須、鱉甲、阿膠等)。又有陰虛腳痛,足跟锨腫而紅,當補腎養(yǎng)營(宜龜版、生地、熟地、當歸、大冬、杞子仁、杜仲、玉竹、巴戟、黃柏、知母、牛膝等),二癥與腳氣濕癥大相反,彼此誤治,必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