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汗本血液,屬陰,陰亡陽亦隨之而走,故曰∶汗多亡陽。又曰∶肝,心之液也。血虛,則腎中之陰不能上注于心,故心虛而汗出。又陰虛暴亡,陽氣無所歸附,則浮散于外,而汗不止。
產畢自汗,塊痛未除,先服生化湯,即繼服調衛(wèi)止汗湯。俟汗止,減參、 以消塊痛。(和二十四、補四十九)
睡中妄言,大便不通,加參生化湯加麻黃根、棗仁、地骨皮。(補三十七)
汗而泄瀉,加參生化湯加麻黃根、肉果、蓮子。(補三十七)
汗多而小便點滴,加參生化湯加麻黃根、麥冬、葛根、北五味。(補三十七)
汗多亡陰,致筋脈拘急,類于 癥 宜加味生化湯。(和四十)
大汗如雨,口渴舌干,發(fā)熱而躁,此精血干枯,無以養(yǎng)心,陽無陰而不化也。黃 、當歸、桑葉,合生脈散。(和二十三)
聞響汗出,諸藥到口即吐,脾氣敗也。用人參、附子為末,隨液咽下。
昏冒瞑目,此血亡而火熾也。但補其血,《全生》活血湯。(補五十一)
產后汗出,多因勞倦驚恐所致也。《內經》云∶搖體勞苦,汗出于脾;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恐懼,汗出于肝。產婦有此諸因,故不能鎮(zhèn)守其液而汗出。宜健脾胃,使水谷之精,灌溉四旁,則五臟沖和而汗自止,歸脾湯。(補十九)
產后血虛,自汗氣促,為肺氣上浮也,然血去過多,陽為陰逼而汗出不止。宜滋營益氣湯(補三十八)。則血復,產婦所以喜也。
產后真陽不足,上氣喘急,手足厥冷,或短氣,盜汗自汗。大圣散(補十二)。如心虛盜汗,或睡中汗出,加味歸脾湯(補三)。氣脫自汗,作奪汗論。大汗淋漓,氣促膚冷,急以四君子湯補氣(補四)。若陰血下脫,孤陽上越而大汗出,此危候也,急服四君加黃 、五味子救之。
若自汗,由血虛而外溢也,宜止汗散。(補五十二)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汗本血液,屬陰,陰亡陽亦隨之而走,故曰∶汗多亡陽。又曰∶肝,心之液也。血虛,則腎中之陰不能上注于心,故心虛而汗出。又陰虛暴亡,陽氣無所歸附,則浮散于外,而汗不止。
產畢自汗,塊痛未除,先服生化湯,即繼服調衛(wèi)止汗湯。俟汗止,減參、 以消塊痛。(和二十四、補四十九)
睡中妄言,大便不通,加參生化湯加麻黃根、棗仁、地骨皮。(補三十七)
汗而泄瀉,加參生化湯加麻黃根、肉果、蓮子。(補三十七)
汗多而小便點滴,加參生化湯加麻黃根、麥冬、葛根、北五味。(補三十七)
汗多亡陰,致筋脈拘急,類于 癥 宜加味生化湯。(和四十)
大汗如雨,口渴舌干,發(fā)熱而躁,此精血干枯,無以養(yǎng)心,陽無陰而不化也。黃 、當歸、桑葉,合生脈散。(和二十三)
聞響汗出,諸藥到口即吐,脾氣敗也。用人參、附子為末,隨液咽下。
昏冒瞑目,此血亡而火熾也。但補其血,《全生》活血湯。(補五十一)
產后汗出,多因勞倦驚恐所致也。《內經》云∶搖體勞苦,汗出于脾;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恐懼,汗出于肝。產婦有此諸因,故不能鎮(zhèn)守其液而汗出。宜健脾胃,使水谷之精,灌溉四旁,則五臟沖和而汗自止,歸脾湯。(補十九)
產后血虛,自汗氣促,為肺氣上浮也,然血去過多,陽為陰逼而汗出不止。宜滋營益氣湯(補三十八)。則血復,產婦所以喜也。
產后真陽不足,上氣喘急,手足厥冷,或短氣,盜汗自汗。大圣散(補十二)。如心虛盜汗,或睡中汗出,加味歸脾湯(補三)。氣脫自汗,作奪汗論。大汗淋漓,氣促膚冷,急以四君子湯補氣(補四)。若陰血下脫,孤陽上越而大汗出,此危候也,急服四君加黃 、五味子救之。
若自汗,由血虛而外溢也,宜止汗散。(補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