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身體腫脹

    作者: 朱梓

    (附論)夫妊娠腫滿。由臟氣本弱。因產(chǎn)重虛。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脹。手足面目皆浮腫。小便秘澀。陳無擇云。凡婦人宿有風寒冷濕。妊娠喜腳腫。俗呼為皺腳。亦有通身腫滿。心腹急脹。名曰胎水。凡妊娠之人。無使氣極。若心靜氣和。則胎氣安穩(wěn)。若中風寒邪氣。及有所觸犯。則隨邪而生病也。凡妊娠經(jīng)血壅閉以養(yǎng)胎。若忽然虛腫。乃胎中挾水。水血相搏。脾胃惡濕。主身之肌肉。濕漬氣弱。則肌肉虛浮。水氣流溢。故令身腫滿也。然其由有自致。或因泄瀉下痢。臟腑虛滑。耗損脾胃?;蛞蚝疅岑懠病┛?。引飲太過。濕漬脾胃。皆能使頭目或手足浮腫也。然水漬于胞。兒未成形。則胎多損壞。及其胎產(chǎn)日。腳微腫。

    乃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后。兩足自腳面漸腫至腿膝以下。行步艱辛。以至喘悶。飲食不美。似水氣狀。至于腳指間有黃水出者。謂之子氣。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婦人素有風氣。或衡任經(jīng)有血風。未可妄投湯藥亦恐大段者。慮將產(chǎn)之際費力。有不測之憂。故不可不治于未產(chǎn)之前也。脾合土候肌肉。土氣和平。則能制水。水自傳化。無有停積。若妊娠脾胃氣虛。經(jīng)血壅閉。則水飲不化。濕氣淫溢。外攻形體。內(nèi)注胞胎。懷妊之始腫滿?;虮貍狻H缗R月而腳微腫者。利其小便。則病可愈。

    木通湯

    (出圣惠方)

    治妊娠身體浮腫。心腹脹滿。小便不通。

    木通(銼)香薷桑根白皮(銼各一兩)木香訶黎勒皮黃芩(各三兩)枳殼(去瓤麩炒)檳榔(各半兩)紫蘇莖葉(半兩)上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入生姜半分。

    拍碎。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前。日再。

    當歸飲

    (出大全良方)

    治胎前諸疾。或因怒中氣充子臟。或充脬脈。腹急肚

    。腰腹時痛。不思飲食。四肢浮腫。氣急時喘。大便忽難。小便忽澀。玉門忽腫。

    當歸(一兩)赤茯苓枳殼白芍藥川芎(各二兩)川白姜(炮)木香(煨)粉草(各半兩)上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無時溫服。如稟受氣弱

    八正散

    (出危氏方)

    治妊娠心氣壅胎氣。八個月散墜。手足浮腫急痛。不

    安。

    難產(chǎn)。

    瞿麥(銼)木通(銼去皮節(jié))滑石大黃(銼面裹煨切焙)車前子蓄(一名地扁竹)山

    勝金散

    (出濟生方)

    小腹虛脹者何。蓋因食硬物傷胎。胎既受病。傳于脾

    胃。

    氣虛。冷逼小腹。狀若奔豚?;蜓卮蟊忝貪擅{虛鳴。宜服勝金散。溫中下氣。疾

    即安矣。

    吳茱萸(去枝梗酒浸炒)陳皮(去白)干生姜干姜(炮)川芎(各一錢半)濃樸(去皮姜炒)縮砂仁(炒)甘草(炙各三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鹽湯調(diào)服。不拘時候。一方有木香。無縮砂仁。

    桑白皮湯

    (出圣惠方)

    治妊娠四肢腫滿。小便不利。喘促。

    桑根白皮(銼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商陸(各半兩)澤瀉(三分)冬葵根赤茯苓(去黑皮)木通(銼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四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拍碎。

    煎至八

    鯉魚湯

    (出大全良方)

    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腳腫。通身腫滿。胸肚不

    鯉魚一頭(二斤)生姜(五兩)白術(shù)(五兩)芍藥當歸(各三兩)茯苓(四兩)上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魚熟。澄清取八升。內(nèi)藥煎取三升。分五服。忌桃、李、雀肉、酢物等。一方用陳皮少許。同煎。昔有妊婦腹脹。小便不利。吐逆。諸醫(yī)雜進溫脾胃、寬氣、去脹等劑。服之反致藥物不納。轉(zhuǎn)加脹滿湊心。驗之。胎死腹中。又服諸下胎藥。不能通解。

    舉家憂惶。因得鯉魚湯。論曰腳腫俗呼為皺腳。亦有通身腫滿。心胸急脹。名曰胎水證。遂去婦心前衣服。視之。胸肚不分。急以鯉魚湯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惡水。腫消脹去。方得分娩死胎??芍^更生之人矣。此證蓋緣懷身腹大。娠婦不自知覺。人人皆以謂身娠如此。終不以為胎水病。醫(yī)人何以得知。故書此諭病家自當覺察也。

    防己湯

    (出圣惠方)

    治妊娠通身浮腫。喘息促。小便澀。

    防己大腹皮(銼各三分)桑根白皮(銼)紫蘇莖葉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木香(一分)上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一方無大腹皮。

    赤茯苓湯

    (出圣惠方)

    治妊娠身體浮腫。心腹急滿。小便赤澀及水腫。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白術(shù)旋復花(各半兩)木通(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芩(各三分)上粗搗。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姜一分。拍碎。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一方無木通。用防己二兩。不用姜煎。

    茯苓丸

    (出圣惠方)

    治妊娠身體腫。有水氣。心腹脹滿。小便澀。喘息促。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研半兩)檳榔(銼半兩)葶藶子(炒令黃研三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白術(shù)(炒三分)上搗羅。四味為末。入二味同研令細。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桑白皮湯下。一方加桑白皮。名檳榔丸粥飲下。

    天仙藤散

    (出十便良方)

    治妊婦足腫。似水氣狀。

    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陳皮甘草烏藥(不須要天臺者但得軟白香而辣者良)上等分。凈杵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木瓜三片。紫蘇三葉。同煎至七分。放溫。澄清。空心食前服。日三服。小便利。氣脈通。體輕。腫漸消。更不須多服。

    療妊娠身腫有水氣。心腹脹滿。小便少。

    (出大全良方)茯苓(四兩)杏仁檳榔(各三兩)旋復花郁李仁(各一兩)上為粗末。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通即止。

    葶藶散

    (出大全良方)

    療妊娠遍身洪腫。

    葶藶子(十分)白術(shù)(二十分)茯苓(二兩)桑白皮(二兩)郁李仁(八分)上為粗末。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小便利即瘥。

    又方

    (出大全良方)

    妊娠煩渴引飲。致腹脹身腫。不能食。

    澤瀉葶藶(各三兩)茯苓枳殼上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小便利即瘥。

    澤瀉湯

    (出大全良方)

    治妊娠經(jīng)氣壅滯。身體浮腫。喘促。大便難。小便

    澀。

    澤瀉桑根白皮(銼)木通枳殼(去瓤麩炒)赤茯苓(去黑皮)檳榔(銼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利為度。

    日再服。

    腎著湯

    (出三因方)

    治妊娠腰腳腫痛。

    茯苓白術(shù)(各四兩)干姜甘草(各二兩)杏仁(三兩)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食前服。

    五皮散

    (出大全良方)

    治胎水。亦治尋常脾虛腫滿。

    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茯苓皮橘皮(各等分)上咀。每服半兩。水二盞濃磨木香一呷。同煎至八分去滓??招臏胤?。亦治男子脾虛腫滿。一方無桑白皮。有白術(shù)倍之。名白術(shù)散。

    治妊娠體腫。有水氣。心腹急滿。

    (出千金方)茯苓白術(shù)(各四兩一方無白術(shù))黃芩杏仁(各三兩)旋復花(二兩)上咀。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桃、李、雀肉、物。

    寄生飲治妊娠遍身虛腫。

    桑寄生(一兩)桑根白皮(銼炒三分)木香(半兩)大腹皮(二分半)紫蘇莖葉(一兩)上細銼如麻豆大。拌勻。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桑白皮飲

    (出圣惠方)

    治妊娠四肢腫。皮肉拘急。小便不利。

    桑根白皮(銼炒一兩)商陸根(一兩半)赤小豆(三合)羌活(去蘆頭半兩)上咀。

    如小豆大。拌勻。用水五盞入生姜七片。同煮。候豆熟。濾去滓。渴即飲汁。并食豆。小便利瘥。一方無生姜。名商陸湯。

    豬苓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身體浮腫。腹脹。小便不利。微渴。引飲。氣

    急。

    豬苓(二兩去黑皮)紫蘇莖葉木通(銼各一兩)上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水調(diào)下二錢。

    葵子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身體浮腫。小便不利。灑淅惡寒。

    葵子赤茯苓漢防己(各二兩)上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一錢。

    商陸赤小豆湯

    (一名赤小豆湯出危氏方)

    治妊娠手足腫滿。攣急。

    赤小豆商陸(各等分)上咀。每服一兩。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澄清汁服。一方有澤瀉。一方無澤瀉有桑白皮。

    治妊娠從腳上至腹腫。小便不利。微渴引飲。

    (出鮑氏方)取豬苓五兩。為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燒秤錘方

    (出肘后方)

    治妊娠脹滿。及妊娠卒下血。

    治妊娠毒腫方

    (出千金方)用蕪菁根凈洗去皮。搗酢如薄泥。勿令有汁。用猛火煮二三沸。適性。敷腫。以帛急裹之。日再易。寒時溫覆。無根時用子。若腫在咽中。取汁含咽之。

    又方

    (出千金方)用燒犍牛屎。酢和敷之。干則易。亦可服方寸匕。日三。

    治妊婦兩腳浮腫。名曰脆腳。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為水所致。

    用生料平胃散每服三錢。姜煎服末。蘇湯調(diào)服亦可。

    治婦人身腫九月而喑。啞不能言者。

    用玉燭散二兩。凈水半碗煎至七分去滓。入蜜放溫。時時呷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