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婦人小便數(shù)者。由腎與膀胱俱主于水。腎氣通于陰。此二經(jīng)俱虛。而有熱乘之。則小便澀
方
鹿茸丸治婦人久積虛冷。小便白濁滑數(shù)不禁。
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椒紅(微炒)桂心附子(炮制去皮臍各一兩)牡蠣(燒為粉一兩)分酒浸去皺溫酒下
鹿茸丸治婦人久虛冷。小便日夜三五十行。腎與膀胱二經(jīng)俱虛。而有熱乘之。則
小便澀。
鹿茸烏賊骨桑寄生(各一兩)龍骨(各一兩)白芍藥當歸附子(各三分)桑螵蛸(
雞丸治婦人小便數(shù)。
雞(十具微炙)桑螵蛸(半兩微炙)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菝(一兩)肉蓯蓉(三十丸。
鹿茸散治婦人久虛冷。小便日夜三五十行。腎與膀胱二經(jīng)俱虛。而有熱乘之。則
鹿茸烏賊骨桑寄生龍骨(各一兩)白芍藥當歸附子(三分)桑螵蛸(半兩)上為
雞散治婦人小便數(shù)。
雞(十具微炙)桑螵蛸(半兩微炙)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菝(一兩每服三錢。以水
菝散治婦人虛冷。小便滑數(shù)。
菝(銼)桑螵蛸(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龍骨(各二兩)韭子(半兩微炒)桂心(半
牡蠣散治婦人臟腑久冷。小便滑數(shù)。
牡蠣(二兩燒為粉)龍骨(一兩)雞(十枚微炙)吳茱萸(一分湯浸七次焙干微炒)附
桑螵蛸治婦人虛冷。小便數(shù)。
桑螵蛸(三十枚炒)鹿茸牡蠣粉甘草(二兩)黃(半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
四倍湯治小便頻數(shù)。
人參牡蠣(半兩鹽泥)赤石脂(一兩醋浸七次)菖蒲(三兩)上為細末。食前姜湯調(diào)下
龍骨丸治婦人小便滑數(shù)。
龍骨(二兩微過)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椒紅(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上為
又方
上用鹿角屑炒令黃。搗為細散。每服食前溫酒調(diào)下二錢。
上雞微炒。搗為細散。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一錢。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婦人小便數(shù)者。由腎與膀胱俱主于水。腎氣通于陰。此二經(jīng)俱虛。而有熱乘之。則小便澀
方
鹿茸丸治婦人久積虛冷。小便白濁滑數(shù)不禁。
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椒紅(微炒)桂心附子(炮制去皮臍各一兩)牡蠣(燒為粉一兩)分酒浸去皺溫酒下
鹿茸丸治婦人久虛冷。小便日夜三五十行。腎與膀胱二經(jīng)俱虛。而有熱乘之。則
小便澀。
鹿茸烏賊骨桑寄生(各一兩)龍骨(各一兩)白芍藥當歸附子(各三分)桑螵蛸(
雞丸治婦人小便數(shù)。
雞(十具微炙)桑螵蛸(半兩微炙)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菝(一兩)肉蓯蓉(三十丸。
鹿茸散治婦人久虛冷。小便日夜三五十行。腎與膀胱二經(jīng)俱虛。而有熱乘之。則
小便澀。
鹿茸烏賊骨桑寄生龍骨(各一兩)白芍藥當歸附子(三分)桑螵蛸(半兩)上為
雞散治婦人小便數(shù)。
雞(十具微炙)桑螵蛸(半兩微炙)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菝(一兩每服三錢。以水
菝散治婦人虛冷。小便滑數(shù)。
菝(銼)桑螵蛸(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龍骨(各二兩)韭子(半兩微炒)桂心(半
牡蠣散治婦人臟腑久冷。小便滑數(shù)。
牡蠣(二兩燒為粉)龍骨(一兩)雞(十枚微炙)吳茱萸(一分湯浸七次焙干微炒)附
桑螵蛸治婦人虛冷。小便數(shù)。
桑螵蛸(三十枚炒)鹿茸牡蠣粉甘草(二兩)黃(半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
四倍湯治小便頻數(shù)。
人參牡蠣(半兩鹽泥)赤石脂(一兩醋浸七次)菖蒲(三兩)上為細末。食前姜湯調(diào)下
龍骨丸治婦人小便滑數(shù)。
龍骨(二兩微過)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椒紅(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上為
又方
上用鹿角屑炒令黃。搗為細散。每服食前溫酒調(diào)下二錢。
又方
上雞微炒。搗為細散。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