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寒熱

    作者: 朱梓

    (附論)夫陽虛在外則寒。陰虛在內(nèi)則熱。陽盛則外熱。故婦人勞傷氣血。虛熱。令陰陽二氣虛實不

    桃仁丸治婦人頭目昏重。心神煩亂。或時寒時熱。骨節(jié)疼痛。不欲飲食。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芎白術(shù)(各半兩)赤茯苓(三分)枳殼(半兩麩(一兩去蘆頭)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

    地骨皮散治婦人血風。氣體虛。發(fā)歇寒熱如瘧。經(jīng)云陽不足。則先寒后熱。陰不

    足則先熱

    鱉甲丸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生干地黃(一兩)當歸人參(各三分去蘆頭)甘草(半兩上為末。煉蜜和

    鱉甲散

    (出圣惠方)

    治婦人寒熱肌瘦煩疼。

    鱉甲(二兩涂醋炙令黃去裙)白茯苓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白芍藥當歸五加皮羌炙微赤銼)上

    黃散

    (出圣惠方)

    治婦人血虛發(fā)渴。寒熱胸膈煩躁。不思飲食。四肢疼

    痛。

    黃(一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麥門冬(三分去心)白術(shù)赤茯苓(各三分)羚羊角屑麩炒微黃去瓤)甘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

    七寶湯治寒熱往來。

    防風(去蘆)知母(去蘆)生地黃(各半兩)柴胡(去蘆)秦艽甘草(各二錢半炙)前胡服。

    油煎散

    (出永類引)

    治血虛寒熱。四肢酸倦無力。瘦瘁不進飲食。

    川烏海桐皮地骨皮五加皮桂心牡丹皮陳橘皮白芍藥川芎當歸烏藥白三服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婦人寒熱體瘦。肢節(jié)疼痛。口干心煩。不欲飲食。

    北柴胡黃赤茯苓白術(shù)(各一兩)人參地骨皮枳殼(制)生干地黃黃苦梗桑甲上咀

    青蒿散

    (出永類鈐方)

    治男子婦人肢體倦疼。虛勞寒熱。

    用青蒿。八九月間漸成實時采。去枝梗。以蒿用童子小便浸三日。曬干為末。每服二錢。

    生姜地黃散

    (出圣惠方)

    治婦人風血氣或時寒熱體疼不思飲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