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陰蝕瘡

    作者: 朱梓

    洗毒湯

    (出外科精要方)

    治蝕瘡。

    苦參防風甘草露蜂房(各等分)上咀。水煮濃汁。洗瘡腫痛。

    拓腫湯

    (出外科精要方)

    治外陰蝕下疳庵瘡腫痛。

    芍藥丹參白蘞黃芩(去黑心各等分)上咀。用藥五錢。水一升。煎十沸。帛蘸頻拓

    甘草大豆湯

    (出外科精要方)

    治外陰蝕下疳庵瘡腫痛。

    甘草(二兩)赤皮蔥莖大豆(一合)上用水三升。煮豆熟為度。槐條一握。同煮清汁。熱

    豆坯散

    (出仁齋直指方)

    治陰蝕瘡。

    綠豆粉蝦蟆(各一分)胭脂(半分)上為細末。干摻。

    雄黃散

    (出十便良方)

    治蝕生瘡、或癢。

    雄黃礬(各二分)麝香(半分)上為末。摻瘡即瘥。

    蒲黃散

    (出三因方)

    治陰蝕瘡。

    蒲黃(三兩)水銀(一兩)上研勻。先以豬肉湯浸洗。挹干。以藥摻之。

    胭脂散

    (出百一選方)

    治陰瘡。

    坯子胭脂真綠豆粉上同研。敷之。

    洗湯方

    (出圣惠方)

    治陰下生瘡。

    地榆黃柏(各八兩)上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六升。去滓。適冷暖洗瘡。日再。

    或只

    蝦蟆散

    (出圣惠方)

    治陰蝕欲盡。瘡痛甚者。

    蝦蟆(一枚燒灰)兔糞(一兩)上為末。同研令細。日三四度。用少許敷瘡上。

    雞礬散

    (出圣惠方)

    治陰蝕瘡。

    雞糞(一分)礬火煎茶(一分)上搗。更細研如粉。先用桑枝、蔥白豉湯洗。后貼藥。日

    黃連粉散

    療陰瘡有二種。一者、作臼膿出。名曰陰蝕瘡。二者、但赤作瘡。名為熱瘡。若此方。上以黃連和胡粉末敷之。必效。一方用胡粉敷之。大驗。

    又方

    治如前

    上取黃柏、黃芩各一兩切。作湯洗。用黃連、黃柏末。敷之。

    又方

    紫筍茶末(一分)荷葉(一片燒灰)上為末。以鹽漿水調(diào)敷之。三五度即愈。

    又方

    上取停水處。干卷地皮末敷之。三五度即愈。郭承思用之效。

    麻仁膏

    療人陰生瘡。膿出作臼。

    上取高昌白礬、麻仁等分研。煉豬脂相和成膏?;卑灼ぷ鳒/徥昧罡杉赐扛?。然后以楸葉

    治陰蝕瘡

    上用肥豬肉五斤。水三斗。煮令極爛去肉。以湯極熱。便以漬瘡中。冷即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