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癰煩渴

    作者: 朱梓

    (附論)夫癰者因寒搏于血。血澀不通。而熱歸之。壅結(jié)所成。熱氣不得宣泄。內(nèi)熏五臟。故煩躁而渴也。凡癰腫熱渴者。則引飲。冷氣入于腸胃。即變下利。亦變嘔噦。所以然者。本由虛熱氣逆。故嘔噦逆冷乘之。故下利也。

    連翹散

    (出圣惠方)

    治癰腫痛??诟蔁┛?。不欲飲食。

    連翹(一兩半)葛根(銼)川升麻枳殼(麩炒微黃)黃芩藍(lán)葉赤芍藥玄參白蘞羚羊角屑木通(銼)黃(銼)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銼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黃散

    (出圣惠方)

    治癰腫體熱煩渴。肢節(jié)拘急。肩背疼痛。

    黃(一兩半)生干地黃(一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赤茯苓知母柴胡(去苗)川升麻(各一兩)當(dāng)歸(半兩)木通(一兩銼)甘草(半兩生銼)羚羊角屑(一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小麥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癰腫初發(fā)。熱盛口干煩渴。四肢拘急。骨節(jié)疼痛。

    犀角屑知母(各半兩)木通(三分銼)赤芍藥川升麻(各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葳蕤黃芩(各半兩)麥門冬(三分去心)甘草(半兩生銼)馬牙硝(一兩半)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下三二行為度。

    玄參散

    (出圣惠方)

    治癰腫成膿水。不能下食。心熱口干。煩渴飲水。四肢羸

    瘦。

    玄參(一兩)川升麻(三分)白蘚皮(一兩)黃連(一兩去須)木瓜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赤芍藥(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微炒)大麻仁(一兩半)川硝(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細(xì)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癰腫熱甚??诟蔁┛省;驎r干嘔。

    葛根(一兩銼)甘草(半兩生銼)黃(一兩銼)川升麻栝蔞根麥門冬(去心)赤芍藥生地黃梔子仁(各一兩)黃芩(三分)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

    去滓。不拘時溫服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xiàn)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作者:
  • 作者:
    程杏軒
  •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是總論病證,是治療法則,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作者:
  • 作者:
    趙濂
  • 作者:
  •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
  • 作者:
    黃凱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