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諸瘡

    作者: 朱梓

    (附論)諸瘡雖不能害人。然浸淫無已。亦有多年不獲愈者。此皆心腎不濟。飲食不節(jié)。腸胃停留。

    感受頭肉或為是稟作匝氣非至腫爛疼痛。步履艱難。惟生于骨者為重。曰瘡。以其骨上肉少。皮薄難愈。至有多年無已。瘡口日開。皮爛骨見。臭穢可畏者。先當(dāng)取蟲。然后敷藥?;蛞螨斏仙?。初發(fā)如粟。拂之則痛。由是出清膿。作臼孔。侵蝕臭爛。日漸大痛。曰妒精瘡。以婦人先有宿精在內(nèi)。或月水未斷。與之交接。滌穢不前。傅氣而作。婦人亦有生于玉門者。曰陰蝕瘡?;驖M頰滿項。發(fā)如豆梅。癢而多汁。延蔓兩耳內(nèi)外。濕爛如浸淫瘡之狀。曰走皮延瘡。田野呼為悲羊瘡。已上數(shù)種。名目不同。治各有方。

    療天下雜瘡

    丹砂雄黃芎椒防己(各五錢)龍膽梧桐皮柏皮竹茹桑白皮蜂房煎三上

    又方

    翦草胡礬硫黃白芨紫荊皮(各等皮)斑蝥(少許)上為細末。入大楓油和勻。若病攣。身生瘡癢。甚者揉后痛不可忍。用此藥再加香油調(diào)。搽渾身旬日之后。肌體妙復(fù)。

    加味當(dāng)歸飲子

    治瘡癢、諸痛癢瘡。皆屬心火?;鹩魟t發(fā)之。

    當(dāng)歸生地黃升麻(各五錢)防風(fēng)(二錢半)荊芥穗何首烏(各二錢)白芍藥柴胡錢。水二盞和。服之應(yīng)效。

    何首烏散

    (出楊氏家藏方)

    淋渫諸瘡。

    何首烏威靈仙苦參艾葉荷葉(上五味各三兩)上件咀。用水五升。煎數(shù)沸。

    治諸瘡

    取鯽魚燒。以醬汁和。涂之。

    治瘡瘍方

    石膽丹砂雄黃礬石磁石上用黃(黃即瓦合也)制藥于其中。燒三日三夜禮瘍醫(yī)。

    彌年古方罐

    射香輕粉散治血疳瘡、陰蝕疳瘡、耳疳瘡。一切惡瘡皆治。

    輕粉麝香(各半錢)乳香沒藥白礬(飛過各一兩)上為細末。量瘡干貼。

    五香湯治諸瘡毒瓦斯入腹。托里外邪。主熱毒瓦斯、猝腫痛、諸發(fā)?;蚪Y(jié)核似癰癤而非。使人丁香木香沉香乳香(各一兩)麝香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

    去不通

    治諸疾瘡

    綠豆粉(一斤)獨顆蔥(五十個)藜蘆(一兩)蝸牛(一百五個活者)上將蒜、粉、蝸牛。

    勿令干。

    消毒散治諸般瘡疾。

    大力子(四錢)荊芥(二錢)防風(fēng)(四錢)甘草(二錢)上為末。每服二錢。

    水煎一盞。

    葵花散治一切瘡

    (一名百花散)郁金黃連黃柏梔子仁葵花(各等分)上為末。冷水調(diào)成膏。貼瘡?fù)刺帯I裥А?/p>

    治瘡洗方

    古大墓多鍛石汁。夏月行人有瘡者。見墓中清水。因自洗浴。瘡偶愈。于是諸病者聞之。

    腹上臍右近下瘡

    柴胡(二錢)升麻(半分)石膏(一分)當(dāng)歸稍(半分)黃芩(三分)黍粘子(二分)蘇子為粗末。作一服。水煎去

    赤豆散

    赤小豆吳茱萸赤色白膠濃黃柏黃連貝母硫黃糯米(焙干各一分)黃丹(煨半

    苦參散治肺風(fēng)上攻。眉額生瘡。

    苦參藍葉威靈仙(去土)蔓荊實(去皮)何首烏荊芥穗胡麻子烏藥(銼)天麻

    洗瘡方

    苦參荊芥防風(fēng)露蜂房木鱉子五倍子地骨皮桑白皮白僵蠶上各等分。

    水煎

    佛手散治諸瘡?fù)床豢扇獭?/p>

    米殼(四兩)人參(六分半)川芎陳皮(六分半)沒藥乳香(二錢半)麻黃(一兩)當(dāng)

    蕪荑散治瘡久不瘥。

    蕪荑藜蘆(各一兩)姜黃青礬雄黃(各一分)苦參沙參(各三分)附子(一枚)上再敷不過三四

    治膿泡諸瘡

    (出應(yīng)驗方)大腹子當(dāng)歸須(一兩)全蝎(一錢)地花椒(三錢)生硫黃荊芥(各三錢)蛇床子(一

    愈風(fēng)散治風(fēng)寒暑濕等瘡。并皆治之。其效如神。

    菊花(去枝梗)烏頭(炮)烏蛇(炙)地骨皮川芎桔??鄥ⅲǜ魅齼桑┎轂酰ㄅ诙桑┌l(fā)風(fēng)等物。

    神秘方

    (一名地黃膏出肘后方)

    療一切瘡已潰者。及炙貼之無痂。去膿生肉。

    地黃汁一升。松脂二兩。薰陸香一兩。羊腎脂及牛酥。各如雞子大。先于地黃汁煎松脂及香日一

    八仙散

    穿山甲(炮)白藥子栝蔞仁大黃木黎槐花白礬山梔子上等分停生。用水一大

    金黃散

    (出御藥院方)

    治諸瘡瘍。癢極發(fā)痛。

    乳香(三錢半)輕粉(一錢)白龍骨(一兩半)瓦粉(二兩半)滑石(二兩)黃柏(二錢)可。

    聞香散治一切瘡。

    硫黃蛇床子黃連黃柏輕粉大椒上為細末。用芝麻油調(diào)搽瘡上。將手鼻聞香。

    白散子止痛、生肌、滅瘢痕。牡蠣(三兩研)寒水石(一兩半火)南星(炮)白僵蠶龍骨(以上各三分)上細研。

    上。

    瘡藥消風(fēng)散

    蔥白十莖(細搗)豬油去膜(搗)白礬輕粉水銀(各等分)上為末調(diào)。敷之。

    敷瘡如圣散

    全蝎(半兩全者)紫荊皮(一兩)明礬(八錢)白芨(一兩好者)斑蝥(二錢去翅)上研細處。如干再用水

    內(nèi)托散治男婦人諸般瘡疾。

    菟絲子大力子破故紙樸硝川大黃(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七錢。在上用食前。

    在下

    當(dāng)歸和血散治瘡瘍未發(fā)出。內(nèi)痛不可忍。及婦人產(chǎn)前后腹痛。

    當(dāng)歸(二錢)沒藥(一錢半)乳香(半錢)白芍藥(三錢)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香。婦人加赤

    黃柏散

    (出神效方)

    治蜂窠、纏腰等瘡。

    黃柏白芨白蘞(以上各等分)黃丹(少許)上為細末。涼水調(diào)涂。

    復(fù)堅散

    (出濟生拔粹方)

    治瘡。

    太陽本經(jīng)獨活(半錢)羌活(一錢半)防風(fēng)(半錢)本(一錢半)調(diào)經(jīng)中血氣黃芩生地黃知母(各一錢)黃連黃柏(以上各一錢半五味皆用酒洗)

    散瘡結(jié)聚

    防風(fēng)梢(三錢)當(dāng)歸身連翹(各三錢益元氣瀉火于三焦)黃(一錢半)人參(半錢)甘草(一錢炙)生甘草梢(半錢瀉腎間火。補下焦元氣。補胃膀胱留熱)漢防己(半錢酒洗)澤瀉(舟楫)桔梗(各一錢)上咀盞。浸半日。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將二服滓。更作一服。服藥后。不得膿。

    治瘡方

    (出百一選方)白礬虢丹(飛)膠香(各五文)乳香(五十文)上同為末。用麻油少許。輕粉十文同調(diào)。

    治瘡方

    巴豆(十四粒去殼)麻油(二兩)黃蠟(少許)輕粉(三十文)上同煎。巴豆焦黑為度。去

    治一切瘡

    (出仁存方)鹿梨根蛇床(條半斤)真剪草(四兩用雞腸草亦可)硫黃(三錢)上為末。入輕粉同研勻

    又方

    (出仁存方)雄黃(四兩)硫黃(四兩)松糖(四兩)明礬(四兩枯)上用好沙合盛。硫黃、松糖相和。

    末。麻油調(diào)

    治諸瘡

    (出應(yīng)驗方)平胃散(二兩)明礬(一兩枯)黃丹(半兩)芙蓉葉(末一兩)上同為末。用蔥、川椒煎湯

    殺蟲方

    (出危氏方)雞心檳榔(一兩)黃連穿山甲(十個燒存性)麝香(半錢)上為末。用蠟茶末調(diào)涂。三五

    龍骨散

    (出圣濟總錄)

    治發(fā)際瘡。初生如黃米大?;虬W或痛。

    龍骨烏賊魚骨(去甲)胡粉(各半兩)鉛丹(一錢炒紫色)上研細。先用鹽湯洗了貼之。

    三黃膏

    (出危氏方)

    治一切痛瘡。

    青油三兩。煎巴豆二十粒。微黑色。去巴豆入黃蠟一兩?;櫋Q行埸S、硫黃各一錢。

    溫入

    百合散

    (出圣濟總錄)

    治頤頦瘡。一名獨骨瘡。

    百合黃柏(各一兩)白芨(一分)蓖麻子仁(五十粒研)上為散。用樸硝水和作餅貼之。

    紅粉散

    (出圣濟總錄)

    治粉鈴瘡繞項。赤爛多汁。

    密陀僧()龍骨(各半兩)胡粉(二錢)鉛丹(一錢炒紫色)上研細。挹去膿汁。用生油

    墨蒜散治諸瘡著白痂復(fù)發(fā)。

    大蒜鼠屎京墨上各等分。為末敷之。日三。

    治種種諸瘡不愈

    (出千金方)水銀(一兩)黃連(二兩)京墨(三分)上制下篩。以不中水豬膏和敷上。不過三度瘥。神

    追毒散

    (出宣明論)

    治生瘡發(fā)悶。吐逆霍乳。

    螺青甘草(各一兩)白礬(二錢半)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汲水調(diào)下。立止。

    回瘡金銀花散

    (出濟生拔粹方)

    治瘡癢痛。甚則色變紫黑者。

    金銀花(連枝葉生二兩)黃(四兩)甘草(一兩)上咀。用酒一升。同入壺瓶內(nèi)。閉

    大豆飲

    (出肘后方)

    治因瘡中風(fēng)。腰脊反脹。牙關(guān)口噤。四肢強直。

    以雞屎白一升。大豆五升。和炒令變色。乘熱以酒沃之。微煮令豆味出。量性飲之。覆身出

    敷藥合掌散

    (出澹寮方)

    治身生瘡。百藥不效。

    檳榔(五個為末)硫黃(五錢生者研細末)膩粉(半錢)上和勻。每服一錢。安于手心內(nèi)油

    金粉餅

    (出圣濟總錄)

    治髭須瘡膿窠。

    郁金綠豆粉(各半兩)白蘞(一分)上為末。用樸硝水和。作餅貼之。

    黃香餅(出圣濟總錄)

    治鬈毛瘡在頭中。初生如葡萄。痛不止。

    黃柏(一兩)郁金(半兩)乳香(一分)上搗研為末。用槐花水調(diào)作餅。于瘡口貼之。

    白龍散

    (出圣濟總錄)

    治睛漏瘡。目大出膿汁。有孔。

    龍腦馬牙硝(各半錢)綠豆粉(一錢)上同研極細。用燈心蘸藥點之。日四五上。

    敗蹄散

    (出圣濟總錄)

    治天柱瘡。生脊背上。如錢大。赤色。出黃汁不止。

    驢蹄(削二十片燒灰)胡粉(一分熬)麝香(少許研)上合研末。以醋煮面糊。

    和成膏涂入

    青金散治疳瘡等瘡。

    稻穣(一兩)胡椒(半錢)麝香(少許)上為細末。每日一次。干摻在瘡口內(nèi)。

    苦參丸

    (出如宜方)

    治血熱氣滯。皮膚遍身生瘡。癢瘙出血。

    苦參(八兩)凈荊芥穗(四兩)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湯食后吞下。

    治甜瘡

    (出濟生拔粹方)以大棗去核。實以綠礬。火燒微存性。研細貼之。如瘡干。以小油調(diào)涂。

    治久不瘥瘡

    (出海上名方)以豬筒骨中髓。以膩粉和為劑。復(fù)納骨中。猛火煨香燒出。先以溫鹽水浴瘡。敷之。

    朱砂透紅丸治瘡。

    蜈蚣(一對)血竭(一錢)麝香(一錢)輕粉(一錢)蟾酥(一錢)粉霜(一錢)朱砂(半

    敷瘡藥

    斑蝥(七個)白礬(飛過)雄黃(研)硫黃(各五錢)松香黃蠟黃丹(各一兩)上先用香將斑蝥煎熬過。次下白礬等藥。候煎熟。下黃蠟化。用黃丹便成膏。敷之。

    治瘡將出

    用惡實、即牛蒡子。炒令熟。杵為末。每服一錢。入荊芥二穗。水一大盞。煎至七分。

    治諸瘡

    (出應(yīng)驗方)牛皮(燒灰)明礬(等分)上為末。醋調(diào)。搓破敷上。兼明礬一兩。酒半鐘。煮化服。每日

    蟬蛻散

    (出危氏方)

    治飲酒后。遍身癢如風(fēng)瘡。抓至血出。其癢止后痛。

    驅(qū)風(fēng)散

    (出危氏法)

    治瘡。

    紅椒(開口者七粒)連根蔥頭(七個)上同煮。水凈洗。用絹衣干即愈。余甲子夏。自

    當(dāng)歸丸

    (出圣濟總錄)

    治一切風(fēng)刺。面上生無名瘡癤。因飲酒炙爆物得之也。

    當(dāng)歸(四兩)青鹽(二兩)上先以水洗當(dāng)歸。乘潤。用青鹽摻遍。擱在高處。三日取下去鹽

    露蜂房散

    治大人、小兒頭面上生無名瘡。黃水不止。

    露蜂房蛇蛻(各一枚)上同于碗內(nèi)燒過為灰。每看瘡口大小。用膩粉少許和勻。生油調(diào)。

    二金散

    治大人、小兒蝕透腮頰。初生如米豆。名金腮瘡。

    雞內(nèi)金(是肚內(nèi)黃皮焙)郁金上等分為散。先用鹽漿盥漱了。貼之。忌米食。

    吳茱萸湯

    (出御藥院方)

    治風(fēng)毒瘡久不瘥。

    吳茱萸川烏頭(生用不去皮)蛇床子肉桂(各一兩)荊芥穗附子(生用去皮各半兩)臥頻頻用之

    秘方凈肌散

    (出簡易方)

    治一切瘡癢諸證。

    雄黃北芩大黃海螵蛸生硫黃黃柏翦草黃連蛇床子五倍子(各半兩)上細

    石葦散

    (出圣濟總錄)

    治玉枕瘡。生枕骨上如癰。破后如筋頭。

    石葦原蠶蛾(炒)上等分為散。干貼取瘥。

    治瘡(出百一選方)用五倍子、黃柏二味為末。敷之。

    去息肉厭黑子

    用草蒿燒為灰。以紙八九重。淋取汁和鍛石。點之。

    治瘡欲似蜂窠。瘥而還發(fā)方

    (出圣濟總錄)胡粉朱砂(各等分)上細研為末。以蜜和合。涂于瘡上。三換之即愈。

    治延皮瘡

    以木和樹皮陳者。先將火燒了皮卷。入輕粉麻油和合之。敷瘡上。妙。

    治一切瘡久不結(jié)靨。及痔漏。

    用生姜連皮切作大片。白礬末摻在上?;鹕现私箍轂槟?。瘡干唾調(diào)涂。濕干貼之。

    紅玉飲子

    治瘡氣嘔吐。惡心不止。

    干胭脂(半錢)綠豆粉(三錢)上研勻。新汲水調(diào)下。只一服立止。

    杏仁膏

    (出鮑氏方)用杏仁湯去皮尖研細。絹綾去滓。少輕粉麻油調(diào)。大人、小兒皆神效。

    水沉膏

    五靈脂白芨上等分為細末。用新水調(diào)。搽在紙花上。貼之。

    治冷漏或脅癰、或癤毒成漏者。

    明礬(一半飛一半生用飛者生肉生者匝膿用一錢半)五靈脂(揀去砂石十分干凈另研和合用濕。

    紙捻小血水

    瘡藥檳榔散

    檳榔海桐皮藜蘆菖蒲(各一兩)茹(二兩)百部(一兩)雞腸草(二兩)剪草(一處微火炒。

    瘡藥

    (出御藥院方)用粉米不以多少。炒存性。為細末。鵝梨汁調(diào)。涂害處。紙花貼。

    治諸瘡肉如蛇出數(shù)寸

    (出圣惠方)用硫黃細研。于肉上薄敷。便即縮。燥著唾涂。

    烏梅膏

    (出圣惠方)

    治諸瘡中新肉出不瘥者。

    以烏梅肉蜜和。捻作餅子如錢濃。以貼瘡。又以燒灰敷之。亦佳。并治馬汗瘡。一方用烏梅

    治諸瘡

    馬勃、俗人呼為麻勃。紫色虛軟。狀如狗肺。彈之粉出。敷瘡用之甚良也。

    治諸般疔腫惡瘡。骨疽。蛇露身癢。疥癬等瘡。久不瘥者。(出肘后方)用蛇蛻燒末。和水調(diào)敷上。一方治身體白駁。以醋調(diào)。敷上佳。一方燒灰。豬脂調(diào)敷?;蛑挥没乙嗫?。或取皮熟摩瘡上。數(shù)百遍訖。

    治一切瘡

    (出本草)以蕪荑和沙牛酪涂之。陳者良。

    治時疾熱瘡、湯火瘡爛。撲損傷折瘀血。

    以小麥麩醋炒。貼窨。

    綠云散

    (一名桑葉散出衛(wèi)生家寶)

    治肺毒瓦斯瘡。如大風(fēng)疾。

    以桑葉好者凈洗過。熱蒸一宿。后日干為末。水調(diào)二錢服。一方加防風(fēng)。

    治損瘡中風(fēng)者。兼凍瘡

    (出肘后方)以秦椒用面作餛飩?;抑徐惺篃?。繼使口開。封其瘡上。冷即易之。又法去閉口者。水洗煎到于及遍體出汗。即瘥。

    治瘡

    用慈竹筍籜灰。油和。涂之妙。

    治諸惡瘡寒熱。胸中生瘡。

    以豉為丸服。丹疹搗涂。瘡久不瘥。炒干為末。以油調(diào)敷之。并良。

    治小兒頭瘡及婦面瘡

    以菟絲子絞取汁。涂之。

    治頭耳瘡

    以馬頭骨燒灰。敷頭耳瘡。治多睡作枕。枕之佳。

    治大赫瘡此患急宜防毒瓦斯入心臟

    (出肘后方)飲枸杞汁瘥。一方灸之。以蜣螂干者末之。和鹽水敷瘡四畔。周遭如韭葉闊狹者。

    治諸般瘡。或爛香港腳瘡、瘡。

    明礬(飛)川椒(各為末)黃蠟輕粉上用柏子油燈盞煎沸。入前藥。再用黃蠟同煎。

    又方

    用見腫消。土人又多以生苗葉爛搗。貼瘡。

    治疳瘡生身面上汁黃者

    以葵汁黃者??扇「骰?。和豬脂涂之。其性冷。若熟食之。亦令人熱悶。甚動風(fēng)氣。

    治瘡中毒

    以商陸根汁熱布裹。熨之。冷即易。

    治豌豆瘡

    以蔓荊根搗汁。挑瘡破敷上。三食頃。根出。

    治諸瘡寒熱毒痹。牛馬六畜瘡。口生蟲。

    生搗鼠李敷之?;蚝椭拷孕?。鼠李子味苦。采取曬干。九蒸酒漬服。三日再能下血及碎肉

    芙蓉敷方

    (出圣濟總錄)

    治腮頷腫痛?;蚱瞥莎?。

    芙蓉葉(不拘多少)上搗爛敷之。以帛系定。日一換。

    療身體及頭悉生瘡

    取榆白皮炒令黃。搗為散。以好酒和涂上。又以綿裹覆上蟲出。即瘥。

    治瘡方

    (出應(yīng)驗方)以絲瓜兒根熬水。掃于諸瘡上。大涼即愈。

    治久瘡有蟲者

    (出應(yīng)驗方)用柏木節(jié)燒油。涂之。

    治瘡不能穿者

    (出應(yīng)驗方)用野百合子鹽捶爛。敷之佳。

    赤小豆方

    (出朱氏集驗方)

    治善惡瘡疥?;虺嗄[無不愈者。

    用赤小豆七七粒為末。敷之愈?;蛞运{(diào)敷瘡。及四旁赤處。落則再敷。又方銼散。每服二便敷之小豆醫(yī)其

    蛇纏瘡

    (出危氏方)以雄黃為末。醋調(diào)涂。仍用酒服丸。為蛇傷及蜂蠆、蜈蚣、毒蟲、顛犬所傷。皆可用之。

    又方

    用鏡面草入鹽搗爛。敷瘡頭上立效。

    治瘡發(fā)歇不止

    (出直指方)以凌霄藤并葉煎湯。溫洗數(shù)次效。凌霄傍松柏。

    又方

    (出本草)

    治瘡。

    以藎草煮湯洗瘡。有效。

    療瘡方

    (出本草)用荊木燒取汁。敷之瘥。

    當(dāng)歸黃湯

    (出濟生拔粹方)

    治瘡瘍臟腑已行。如痛不可忍者。

    當(dāng)歸地黃黃川芎地骨皮芍藥(各等分)上咀水煎。如發(fā)熱加黃芩。如發(fā)躁

    雞內(nèi)金散

    治谷道邊生瘡久不愈者

    以雞不拘多少。是雞內(nèi)去下之黃皮。燒灰。最要存性。候冷研為極細末。每用一大捻干貼之。如神。

    治急疳口鼻中

    用沒石子為末。吹下部即瘥。

    治疳、食口齒及下部。

    以飛廉根燒灰搗篩。以兩錢匕著痛處。痛甚、強忍之。若不痛、非疳也。下部蟲如馬尾大。拘纏出無數(shù)。十日瘥。十日平復(fù)。

    治病狀如癩。猝不成瘡。每旦。瘡上退白皮一升許如蛇蛻者。

    (出危氏方)服雄黃解毒丸。三四服安。

    治諸瘡不消。已成膿。懼針不得破。

    (出肘后方)取雄雀屎水調(diào)涂瘡頭上。

    治雜瘡及滅瘢痕

    (出本草)用寒食飯細研敷之。白瓷水摩涂之。定州者良。

    敷瘡藥

    (出本草)

    治惡瘡。

    以黃藥子四兩為末。冷水調(diào)。敷瘡上。干即旋敷之。

    治惡瘡疥。身瘡、頭瘡不止。

    (出千金方)用石澗所生堅小菖蒲。一寸九節(jié)者為末。油調(diào)敷。一方無油調(diào)。

    治爛瘡累治不可者

    用杜牛膝并鹽泥搗爛。敷患處。其肉自有如米顆之狀。俱出自愈。

    替針散

    治破瘡。

    用蛾口繭一個燒灰。酒調(diào)服即透。切不可用兩個、三個繭兒燒服。

    漏瘡不干及瓦瘡

    用紅玉散敷。如不效。再用揀紫蘇葉為末。摻之尤妙。

    治一切瘡及蠶

    (出本草)以鱧腸草搗。敷之。

    治因瘡風(fēng)中腰脊反張。牙關(guān)口噤。四肢強直。

    (出本草)以鼠頭和尾燒作灰。細研。以臘月豬脂敷之。

    療燈豆瘡。殺一切蟲。及治疥癬。

    (出肘后方)服麻油一升。須利即不生白漿。大效。用青牛溺摩數(shù)百度。疔毒瘡肉中突起如魚眼狀。

    赤黑

    治天瘡

    天花粉軟滑石各等分為末。水調(diào)搽。

    又方

    用無名異為細末。井花水調(diào)。敷之愈。

    治諸瘡及腎臟風(fēng)

    (出應(yīng)驗方)烏藥順氣散(一貼)枳殼散(一貼)上和為一貼。每天明方醒。用銅錢挑一錢。舌舐吃。如

    治金瘡灸瘡火燒瘡等方

    (出十便良方)蠟(如核桃仁)杏子(一抄爛搗)檳榔(一枚)熏陸香(半合)上和搗。以豬脂煎。即以此

    治諸瘡中風(fēng)寒水腫。犯毒露者。

    (出本草)以薤白生杵敷之。一方用韭。

    治黑瘡

    (出本草)以山蛩蟲燒令黑。敷之。

    膩粉散

    (出御藥院方)

    治皮膚受風(fēng)邪。發(fā)作癢痛諸瘡。

    膩粉(二錢)藜蘆末(半兩)野狼毒末(三錢)上拌勻。每用干搽患處。

    楓香散

    (出御藥院方)

    治諸風(fēng)毒瘡。發(fā)癢、白屑起。

    楓香脂大黃輕粉(各等分)上為細末。生油調(diào)稀。搽患處。

    治瘡若專利臟腑非宜也。蓋瘡癬為患。因內(nèi)有所蘊。發(fā)在皮膚之間。故須用末藥。敷在患處用五積散去肉桂、麻黃。常煎服。須自合者。如渾身瘡。膿水淋瀝。去麻黃加升麻、大黃。

    名升麻和氣飲。

    治瘡癖

    (出本草)以木煎湯。洗之。

    治蚍蜉瘡

    (出本草)用山豆根水研。敷之。

    治溪毒瘡

    (出本草)用漆姑草碎。敷之。

    療風(fēng)水爛瘡

    (出本草)以雀醫(yī)草煎湯。洗浴。

    治療痍滅瘢痕疵方

    (出本草)以白僵蠶合衣魚、鷹屎白等分為末。面膏和涂。

    又方

    (出本草)黑雌雞糞敷之。

    療雜瘡

    (出本草)以五月五日采蘩縷。曝干作屑。敷之有效。

    治黃水瘡

    (出本草)以皮搗末。敷之止黃水。

    煨腎丸

    (出澹寮方)治遍身生瘡。陰囊兩腳尤甚。耳癢目赤等證。草烏(一兩鹽一兩入水少一日一次翻轉(zhuǎn)切用銚子炒黃赤色為末)豬腰(竹刀去膜入鹽煨熟竹刀碎研爛上二味研勻。醋糊丸。梧桐子大。大人五十丸。小兒三十丸??招柠}酒下。

    黃膏

    (經(jīng)驗方)

    治一切瘡癤。

    人參黃(各三錢)當(dāng)歸(半兩)香白芷細辛(去葉)羌活(各三錢)上件六味銼碎。

    入沒藥末三錢四頭。雖不甚求得方。

    治瘡

    (出百一選方)紅茶大黃(一分焙干)小粉(焙之炒令青黃色平)上為細末。干者冷水調(diào)。濕者干摻。

    敷瘡藥

    (出澹寮方)當(dāng)歸芍藥(各八錢)黃(七錢)木香(一兩)光粉(一兩半)桑皮(一兩半微去粗皮)

    敷瘡藥

    (出澹寮方)全蝎(七個去毒并尾爪)梔子(七個)上以麻油煎黑為度。去二味。入少蠟令如膏子。用涂

    土朱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一切瘡

    土朱虢丹牛皮膠上細末。用好酒一盞。溶牛皮膠。入此二味。和勻澄清。吃清酒藥

    治一切瘡

    (出朱氏集驗方)以平胃散用麻油敷之。立效。

    五香連翹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風(fēng)氣瘡自上而下。調(diào)之風(fēng)瀝。自下而上。

    雞嘴連翹丁香沉香藿香南木香桑寄生甘草麝香(一兩)上為細末。白水煎服洗瘡切白

    又方

    (出朱氏集驗方)藜蘆(羅過三碗生用每以三碗曬將兩碗入)硫黃(一兩)蛇床子(三錢)輕粉(少許)斑蝥次以煎藜蘆一豆黃菜。用之

    圣愈湯

    (出試效方)

    治諸瘡血出多。而心煩不安。不得眠睡。此亡血故也。

    熟地黃(三分)生地黃(三分)當(dāng)歸身(半錢)川芎(三分)黃(半錢)人參(三分)上汗之則瘡已(出衛(wèi)生寶鑒)丁巳委予從軍?;刈∮诓苤萁纭R允轮林?。有趙同知謂予曰。家飲食愿君經(jīng)之解溫故以為君。防風(fēng)辛溫散之者也。升麻苦平。葛根甘平。解肌出汗。專治陽明經(jīng)之邪。故以為臣。血留而不行則痛。以香白芷辛溫。當(dāng)歸身辛溫。以和血散滯。濕熱則腫。蒼術(shù)辛甘溫、體輕浮、力雄濃。能泄膚腠間熱。人參、甘草甘溫。白芍味酸微寒。調(diào)中益氣。使托其里也。故以為佐。各銼如麻豆大。同秤。水煮服之。以薄衣覆其首。以濃被覆其身。臥暖所則經(jīng)血溫。腠理開。寒乃散。陽氣伸。大汗出。腫減八九。再服去麻黃、防風(fēng)。加連翹、黍粘子。腫痛悉去。經(jīng)言汗之則瘡已、信哉?;蛟弧V倬把辕徏译m身痛疼。不可發(fā)汗。其理何也。

    予曰。此說乃營氣不行。逆于肉理而為瘡腫。作身疼痛。非外感寒邪而作疼痛。故戒之不可汗。如汗之則成也。又問。仲景言鼻衄者。不可發(fā)汗。復(fù)言脈浮緊者。當(dāng)以麻黃湯發(fā)之衄血自止。所說不同。愿問其故。對曰。此議論血。正與瘡家概同。且夫人身血之與汗。異名而同類。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今衄血妄行。為熱所逼。更發(fā)其汗。反助邪熱。重竭液津。必變兇證。故不可汗也。若脈浮則為在表。脈緊則為寒。寒邪郁遏。陽不得伸。熱伏榮中。迫血妄行。上出于鼻。則當(dāng)麻黃湯散其寒邪。使陽氣得舒。其衄自止。又何疑焉?;驀@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潔古之學(xué)??芍^知其要矣。

    托里溫經(jīng)湯

    (出衛(wèi)生寶鑒)

    治寒覆皮膚。郁遏經(jīng)絡(luò)。不得伸越。熱伏榮中。聚而赤腫。痛不可忍。惡寒發(fā)熱。

    或相引肢體疼痛。

    麻黃(去節(jié)二錢半)東防風(fēng)(去蘆三錢)新升麻(四錢)葛根(三錢)吳白芷(二錢)當(dāng)歸銼如麻豆大。每服秤一渣。宜溫服。臥于暖至元壬午五月二十八日。有人王伯祿。年五十有七。右臂膊腫盛。上至肩。下至手指。

    色變燔針日吃又處曰經(jīng)心投眾豈可同日而語哉。(出衛(wèi)生寶鑒)

    托里溫中湯

    (出衛(wèi)生寶鑒)

    治瘡為寒變而內(nèi)陷者。膿出清解。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

    嘔氣短促。吃逆不絕。不得安臥。時發(fā)昏憒。

    羌活(三錢)黑附子(四錢去皮臍炮)干姜(炮三錢)益智仁(一錢)炙甘草(二錢)丁香寒淫于內(nèi)。治以辛熱。

    為君。羌活味苦辛溫。

    不下食。益智仁、丁香陳皮??嘈翜?。治痞散溫服無時。忌一治爛瘡(出本草)以梓樹嫩葉搗。敷之。

    連翹散堅湯

    (出試效方)

    治耳下至缺盆?;蛑良缟仙?。堅硬如石。動之無根。名曰馬刀。從手足少陽經(jīng)中

    來也?;蛏鷥擅{?;蛞涯撟鳢徫雌?。皆治之。

    柴胡(一兩二錢)連翹(半兩)當(dāng)歸尾(半兩酒制)芍藥(五錢)土瓜根(一兩酒炒)甘草芩(酒炒二次七錢)黃制一次微炒干)上見秤。一半秤和勻。每服半兩。水一盞八作十次咽。留一口送下丸子藥

    柴胡連翹湯治男子婦人馬刀瘡。

    柴胡(半兩)黍粘子(二錢)中桂(三分)連翹(五錢)瞿麥穗(六錢)甘草(炙三錢)生黃芩(炒半兩)上件熱服。食后時時服之

    消毒湯治馬刀瘡。

    柴胡(二錢)連翹(三錢)當(dāng)歸尾(一錢)紅花(少許)甘草(一錢)生黃芩(二錢)黃連件每服秤半兩。水二大盞

    連翹防風(fēng)湯治皮癢。腋下瘡。背上瘡。耳聾耳鳴。

    麻黃(一錢)桂枝(二分)草豆蔻仁(一錢)當(dāng)歸尾(七分)紅花(少許)羌活(一錢)防草(半錢)生地黃(半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

    治頭瘡

    用硝碾為末。填于蛤殼內(nèi)。覆在瘡上。再用生干面封于外。候面干自落瘡愈。

    黃乳香湯治諸瘡疼痛?;虔徔谀撍槐M去。

    黃(一兩生)陳皮麻黃甘草芍藥當(dāng)歸人參沒藥乳香米殼(各等分)上為

    搽瘡藥

    小草烏(小指面塊銼碎)上以臘月豬膏。入少許輕粉。量用搽末瘡上。

    虢丹膏治一切瘡癤。

    虢丹(五兩)巴豆(十粒)麻黃(二兩)竹付柳條(各五十寸)上件以油焦下竹柳巴黃四

    乳香丸治諸般惡瘡癤。

    乳香(半兩)穿山甲(半兩)木鱉子(七錢)當(dāng)歸(半兩)豬牙皂角(七錢)上除乳香外。

    替針丸

    治諸瘡癤。膿水已成。即當(dāng)針開。決出陳臭惡瘀。則其治也。若其惡瘀不出。欲針當(dāng)開發(fā)。用此藥以射出其膿也。

    雄雀糞(直者二十一枚)陳壞米末(一錢)砂(半錢)上為細末。粳米粥丸。

    如粳米樣。

    內(nèi)補散

    黃麥門冬(去心)川芎當(dāng)歸茯苓(去皮)人參五味子(各一兩)遠志(去心)甘八分。溫服無

    通神乳香膏

    乳香沒藥血竭蠟黃丹木鱉子(二兩)膩粉(三分)烏魚骨(二兩)不灰木(四兩)兩熬用)熬法皆同。一切氣漏麝香丸麝(一錢)乳香(一兩)巴豆(十四個去皮出油)上棗肉同丸。瘡上。

    柳木膏治諸瘡瘥后。瘡瘢肉未消。瘰風(fēng)等疾。宜貼此。

    柳木皮(五斤)楸葉(五斤)木通(一斤)枳殼(一斤)皂莢(一斤)木香末(三兩)上件去滓。又移于小帛上貼之。取平

    神效餅子

    (出朱氏集驗方)

    治一切毒瘡。

    山慈菇五倍子草烏(燒存性)木鱉子(各半兩)虢丹(三錢)上為細末。先用雞子作餅德安寺有僧凡諸發(fā)即癰疽、瘰、瘡、湯蕩、火燒等疾?;蛴袆e作一種穢臭氣息。不堪聞?wù)?。最是之?/p>

    蹄湯好真降香末楓香末上二味于銚中攪溶。丸如彈子大。卻取香爐一枚。衣爐口紙造煙筒一個。如燒龍涎香樣。慢火之。謹以煙筒口熏瘡上。不拘丸數(shù)。稍倦暫止。然后更熏。未出膿者即出。已出膿者即干。直俟生肌合口。然后止向后有赤腫腳處。又再熏。大概欲辟去穢氣也。

    平血飲

    (出澹寮方)

    治遍身生瘡。膿血腫脹。極痛且癢。

    干葛白芍藥升麻甘草(等分)上咀。每服四錢重。用白水煎服。不拘時服。

    如對

    魏白虎瘡藥方

    內(nèi)經(jīng)云。諸瘡?fù)窗W。皆屬于心。心受氣熱。則血脈凝滯而成瘡。風(fēng)多熱少即癢。熱多風(fēng)少即痛。風(fēng)熱相半即癢痛。皆因大病后風(fēng)熱毒不曾宣利。蓄于血脈。遍身生惡瘡。兩腿尤甚。

    或攻刺疼痛。或晚憎寒作膿水。每蓋即覺熱痛。宜服此。(出傳信適用方)烏蛇一條(大者細尾小者去頭尾三寸新用極好酒浸三宿去刺骨皮取好凈肉)玄參(去蘆頭)磨去刺)防風(fēng)(白者以黑豆一升水煮令草一兩末)枳殼(去瓤炒一兩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服。

    四生散

    (出澹寮方)

    治上攻下注。耳鳴目癢。鼻赤齒浮?;蜃骺诏彙O伦㈥帩?。四肢燥癢。遍體生瘡。

    及婦人血風(fēng)瘡。

    白附子沙苑蒺藜黃羌活(等分)上為細末。用豬腰一枚。切開去筋膜。入藥少許或熱用

    木香檳榔散

    (出鮑氏方)

    治一切瘡癤濕爛。久不治者。香港腳濕瘡尤效。

    黃連(半兩去須)真麻油艾葉木香檳榔(各末一錢半和上藥添油成膏)上茶葉煎湯洗

    又方

    (出鮑氏方)黃連(三分)密陀僧輕粉(少許)上為末。麻油調(diào)敷。

    治皂莢水并惡水入瘡口內(nèi)。熱痛不止。

    (出本草)以取皂莢子燒存性一分。沙糖半兩。先投研皂莢子令細。續(xù)入沙糖勻和如膏。貼于瘡上。

    治瘡中水

    (出本草)用胡粉炭白等分。脂和涂孔上。水即止。

    治驚瘡血涌出

    (出本草)取婦月經(jīng)衣炙熱。熨之。

    治螻蛄瘡

    (出儒門事親)千年鍛石茜草根燒灰上同為細末。用小油調(diào)。雞翎涂。

    治諸瘡黃水出

    用糖球子皮搗末。敷之。

    治諸瘡觸犯毒露及毒水。覺瘡頑不癢痛。當(dāng)中風(fēng)水所為身體反張似角弓者。

    用鹽豉和面作枕子。蓋瘡上。作大艾炷炙一百壯。令抽惡水?dāng)?shù)升。舉身覺癢瘡處知痛。

    瘥也

    治諸瘡及瘍風(fēng)

    用鰻鱺魚常食之甚驗。鰻鱺魚有五色絞者。最佳。

    治諸瘡中毒

    用羊屎燒煙。熏之。

    荊芥丸治身上一切瘡

    上以地黃自然汁熬成膏。和荊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

    又方

    用巴豆三四十粒。麻油半盞。煎候干巴豆黑。去之不用。以油調(diào)硫黃、輕粉涂之。搽令熱為佳。

更多中醫(yī)書籍